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这表明,微短剧已经成为众多观众日常文娱消费的选择。作为“天然摄影棚”的厦门,这两年微短剧行业发展迅速,不少影视企业依托厦门得天独厚的“天然摄影棚”优势和政策利好,探索微短剧创作新模式。来看记者的报道。
微短剧+文旅 企业探索新创作模式
这是去年年底上线的短剧《海上有座花园》,整部剧集通过10集3个单元,讲述了发生在厦门的3个励志、感人的故事。故事当中,还融入了厦门环岛路、山海健康步道、八市、鼓浪屿等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上线后,这部短剧的播放量超过8000万,还获得了2024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它的出品方厦门云梦城影业,是厦门奇迹山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开设的一家专注微短剧赛道的新公司。以前,奇迹山主做网络达人、IP运营推广等内容。
奇迹山云梦城影业负责人 范江浩:原来我们是素人培养,培养发展他们的自媒体账号,但是我们希望更多地去从素人,走向演员这条路径上。(去年)在整个平台的播放量还是不错的,然后我们发行的一些项目,取得的成绩还不错。
范江浩介绍,厦门作为“天然摄影棚”,在微短剧行业中有很好的先天优势,但短板也很明显,人才缺口就是其中一个。这两年,他们陆续引进外地人才来厦门发展。此外,针对现在微短剧市场以“复仇”、“霸总”、“甜宠”等题材为主的现状,他们也在尝试开发新的赛道,以《海上有座花园》为例,就在探索微短剧+文旅的新模式,目前这个系列的第二期作品《跟着短剧游思明》已经在策划当中。
奇迹山云梦城影业负责人 范江浩:跟着短剧去旅行,我们现在在筹划第二期,跟着短剧游思明这样的一个题材,也在做更多文旅短剧,打造自己的从编剧、制作,然后再到发行,整个一条龙的内容。
更多企业布局 配套产业更忙碌了
除了云梦城,过去两年,厦门还有不少影视公司在布局微短剧行业,像是厦门自娱自乐、厦门剧鲸传媒等,而且去年也都有不错的作品。专注微短剧的公司多了,相关的影视配套产业也更忙碌了。厦门影视拍摄基地是不少微短剧剧组会选择的拍摄基地。基地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来他们这里租棚拍摄的微短剧有20部左右,今年4个月还没过去,就已经有10个剧组来这里租棚。
厦门文广影业影视服务与产业事业部总监 林晓霜:像我们的办公室棚、别墅棚,还有医院实景棚,这些棚都挺适合这些微短剧剧组,他们在取景使用的,一个微短剧制作周期7到10天这样子。
为了更好地服务微短剧拍摄,接下来,厦门影视拍摄基地还计划扩充实景棚的数量和类型,提升影视行业配套服务的标准,吸引更多微短剧剧组来厦门拍摄。
厦门文广影业影视服务与产业事业部总监 林晓霜:微短剧还是现在挺有发展势头的一个产业,我们基地会不断完善现有的实景棚的一些场景的扩充,包括道具陈设的配置。比如说后续我们在教室、宿舍、警察局,这些相应类型的场景上做一些补充。
政策支持 鼓励闽派微短剧产业更好发展
发展微短剧,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去年,厦门就出台政策扶持和鼓励精品微短剧的创作。上个月底,福建省广电局发布了《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了设立扶持资金,鼓励优秀影视机构投入微短剧创作等政策,支持闽派特色微短剧产业的发展。
集美大学文学院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黄诗娴:非常密集地出了好几条的政策,都是为了支持微短剧的创作,包括两岸交流的,包括一些节庆活动,还有闽南的这种生活习俗,有非常多能够去挖掘的素材,去跟文化更多地结合,最终达到吸引文化旅游的这样的一个效果,我觉得是厦门未来微短剧的创作,走向精品化的一个比较好的,可以去更多探索的路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