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多种药物叠加使用 男子肝功能损伤
2025/04/11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生病后,都会自己买药吃,这看似普通的习惯,其实潜藏着不小的风险。前几天,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就接诊了一位这样的患者。来到医院时,他的一些检查指标“爆表”,甚至超出正常值的三十多倍,究竟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

黄先生今年55岁,一周前,他感冒了,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因为身体难受,黄先生便去家附近的药店,买了些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奇霉素。但吃下去没几天,他感觉有点不大对劲。

市民 黄先生(化姓):药吃下去,有点缓解,但是人累累的,后来发现尿黄,眼睛也黄,赶快到医院来查看。

经过检查,黄先生被确诊为急性肝功能损伤,多个指标严重异常。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范围应该在9到50 U/L(单位每升),但黄先生的指标超出了差不多38倍。为什么黄先生会出现肝损伤呢?医生说,罪魁祸首就是他吃的两款感冒药。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 消化科主任医师 蒋炜:对乙酰氨基酚尽管是常见的退热药,但也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肝功能不全或剂量过高时风险更大;而阿奇霉素主要由肝脏代谢,也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特别是有基础肝病的患者。

医生说,黄先生本身就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抗病毒药物,但他却自行停药了。停药之后,黄先生体内的乙肝病毒再次被激活,再加上多种药物叠加,最终引发了肝损伤。所幸就医及时,经过治疗后,黄先生身体恢复得不错,接下来还需要住院治疗观察几天。医生表示,像黄先生这样因为乱吃药,引发肝损伤的患者并不少见。很多人对药物的肝毒性认识不足,尤其在感冒发烧时,自行用药、多药叠加,都容易伤肝。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 消化科主任医师 蒋炜:选择解热镇痛药物或者复方制剂的感冒药物,需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剂量与配伍禁忌,避免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造成的成分叠加。

另外,医生提醒,有乙肝等慢性肝病患者要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不能随意停药,并定期监测肝功能等指标,避免乙肝病毒反弹引发肝损伤。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副院长 消化科主任医师 蒋炜:长期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需定期随访检查肝功能,若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