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万物生发,我市不少学校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将课本里的“生物多样性”化为指尖可触的生动课堂。跟着镜头,我们一起去感受这股春日“研学热”。
自然元素解锁生态密码
“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它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这堂研学课上,孩子们利用在校园各处收集到的石头、树叶等自然元素,打造出了一块块微型湿地,通过亲手实验操作,理解湿地在生态平衡中的关键角色,探索生态修复的科学原理和实践方法。
厦门五缘实验学校学生 吴梓灵:我们小组是前面放了一排苔藓,在后方留了一个半圆的(空间)来放水,收获挺大的,更了解自然,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尝过了现代科技的成果,传统农耕技艺也不能落下。在“生态之源-戽水”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实践传统戽水技艺,体验古老农耕智慧,理解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烤地瓜”活动则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搭建炭火烤架,品尝劳动果实。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的课程主要是围绕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大国科技3大领域,设计了自然建筑、生态保护、苏颂文化等8个主题的课程。今年春节以来,基地共接待了3万人。
厦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梁汀兰:通过不同的课程去打造我们的校园生态类的(研学项目)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环保理念,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去发现科学、艺术之美,还有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小学主打的是体验,像高年段就会加入一些课题探索,可以完成这种项目制的学习。
龙舟“划进”研学课 春日研学正当时
除了以自然元素为主的“春日课堂”,孩子们还走到户外,开启春日踏青之旅。在集美龙舟池畔,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举桨、入水、划水、出水等划龙舟的姿势,随后踏上龙舟,伴随着口号奋起划桨,泛舟湖上。学校老师告诉我们,这次研学以嘉庚事迹为主线,孩子们深入陈嘉庚纪念胜地,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发现集美学村的人文精神和其中建筑艺术、自然风景之美。
厦门英才学校学生 沈彦凝:今天我们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和鳌园,还有集美学村的龙舟池,感觉陈嘉庚精神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得向他学习。
厦门英才学校四年段段长 蔡晓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春游活动, 能够让孩子们在亲身的实践当中去学习和传承嘉庚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目前,集美区拥有已认定的两岸研学单元79家,围绕海洋探秘、寻味闽南、农趣探欢、红色精神等主题开展了超440个特色研学课程,除了省内的学生,还吸引了来自北京、广东、江苏等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学生前来体验。
集美闽台研学总部、万千极美营地总经理 陈亚婷:4月份是清明时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也有一些祭扫的,比如说敬献花圈给陈嘉庚先生等相关的活动。今年因为AI也非常火爆,我们也特别协同了校外教育促进会等相关的机构,一起来推动AI研学的设计,在暑假,包括“五一”的时候,也会推出AI课题相关的一些研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