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和环保观念的提升,越来越多人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让逝者回归自然的生态葬,逐渐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一起来看。
献上鲜花,点燃蜡烛,昨天上午,在薛岭山陵园生态葬区,市民朱女士和丈夫面对花坛,向长眠在这里的儿子轻声诉说着思念。朱女士的儿子三年前因重度抑郁症离世,每年清明,她都会和丈夫来到这里,和儿子说说话。
市民 朱女士:开始我们(想)选择的是海葬,希望他与大海为伴,希望他心胸开阔,老家的风俗,入土为安,(后来)我就选择花葬,它也有土,希望这么多花陪伴他一生。
薛岭山陵园的花坛葬采用“无碑深埋”的方式,骨灰粉化处理后深埋花坛内,不留灰、不留名、不立碑,回归自然。骨灰降解后,花坛葬区还可循环使用。在我市,海葬和花坛葬均免费,树葬也仅收取少量费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归自然的生态葬,缅怀亲友、寄托哀思。
市民 邱女士:很多人不是海葬、花葬、树葬,我们也移风易俗地跟着来,前年是我的父亲,我这边还有奶奶,还有我母亲,都在一起,三位都选择了花葬,放在这一起。
市民 刘女士:我觉得花坛葬挺生态的,挺阳光的,能见到阳光,所以我们选择(花坛葬)。
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至今,薛岭山陵园花坛葬区已经安葬了170位左右的逝者,去年启用的树葬区则安葬了70位左右的逝者,数量逐年递增。海葬方面,从2008年至今,我市共举办骨灰撒海活动21次,从一开始一年举办一次,到如今每年常态化举办两到三次。
薛岭山陵园负责人 朱艺璇:海葬的话,正常我们满160人我们就举行一期,视人数情况,适时增加期数、树葬跟花葬常年开放办理,市民群众如果有需要的话,都可以到薛岭的现场,或者是i厦门进行预登记,都可以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