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我们栏目持续关注翔安新圩镇凤路村包菜滞销一事,新闻播出后,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下,凤路村包菜滞销的难题基本得到解决。那么,这些包菜最后都会发往哪里?面对“丰收不增收”的滞销困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措施形成长效应对机制呢?我们接着来看记者的报道。
发挥供销主渠道作用 闽夏市场日销凤路村包菜百余吨
在闽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满载包菜的货车陆续进场,工人们正忙着分拣、装运。批发经营户说,上周,他们得知翔安新圩镇包菜滞销的消息后,就加大了包菜的定向采购量,并积极联系超市、企业食堂等,拓宽销路。
闽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户 蔡松青:我是翔安新圩凤路村的,我这个包菜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从那边拉过来的,翔安新圩的包菜,就是我们那个村(凤路村)包菜最多,就是我们这个店面,一天卖三四十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减少他们的损失。
市场负责人说,闽夏市场是省内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承担了厦门80%以上的蔬菜供应,是市民“菜篮子”供应的主渠道。为了缓解菜农压力,打开包菜销路,他们积极发动经营户参与采购,并为经营户提供蔬菜接驳运送的便利条件,每日包销凤路村包菜超百吨。此外,夏商农产品集团还派出自营采销团队,前往凤路村采购包菜,累计直采50余吨。
厦门闽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施立志:一大部分通过长途货运车辆把它运送到周边省市,比如江苏 浙江 上海这些都有,有一部分是厦门本地的,像翔安的闽篮超市,夏商的江头市集,中埔市场挺多的,还有一些进入学校、医院、社区等集体单位食堂,还有部分销售到餐饮企业,快餐店等。
施立志告诉记者,翔安新圩是厦门主要蔬菜种植基地之一,往年这里出产的包菜有五成直接发往省外,另外五成则运往闽夏市场分销。今年春季气候适宜,新圩凤路村的包菜产量同比上升20%,与此同时,全国多地蔬菜丰产并提前上市,导致市场上包菜供需失衡。另外天气炎热还增加了蔬菜外运的保鲜难度,提升了物流成本,影响了部分外运远端市场的外运量。针对类似蔬菜滞销问题,今后,闽夏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区域性集散枢纽作用,通过实时采集进场农产品数据,结合价格走势和库存情况,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对接服务农户;同时,积极组织商户和本地超市、食堂、加工企业等签订长期采购协议,助力产销稳定。
厦门闽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施立志:在本地蔬菜迎来采收旺季时,我们会利用市场的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本地市场的供应信息,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同时,组织开展各类促销活动,鼓励经营户增加采购量,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帮助菜农拓宽销路。
专家支招:引导科学种植打造订单农业 建立长效机制
近一段时间来,在多方帮扶下,包菜滞销问题得到缓解。业内人士提出,解决蔬菜滞销问题不能只靠爱心接力。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产品数据平台,整合种植面积、气候预测、市场价格等数据,通过手机短信、APP等渠道向农户发布风险预警,引导科学种植;同时立足厦门农业农村现代化定位,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打造净菜加工、预制菜等产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厦门市经济师协会名誉会长 王复基:重点支持农产品高科技加工基地建设,特别要引入净菜加工、中央厨房以及预制菜等重要项目基地建设,培育农产品高附加值加工基地建设,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田间+冷库+冷链以及社区储运体系建设,支持抖音、元初、朴朴等平台和农户直接建立合作关系。
还有相关业内人士提出,翔安胡萝卜种植规模大,通过搭建胡萝卜种植基地和企业的直通渠道,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农企直供”模式,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又稳定了企业的原料供应,这样的产销模式其他蔬菜品种也可借鉴。
厦门市经济管理咨询协会执行会长 傅红梅:从传统的农业变成订单农业,然后以单个的农户去销售,形成一个合作社的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农户解决种植问题,产量问题,合作社去解决销售、物流、运输、仓储,因为献爱心这一类的事情只能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一定要有一个长效的应对机制,才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