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当前,我国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率偏低,孤独症人士的就业困境,已成为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近年来,我市也在积极探索,为孤独症青年提供多样的就业途径,当这些“星星”的孩子长大,他们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孤独症青年,听听他的就业故事。
上午七点五十分,仲文和家人告别,准备乘坐公交去上班。仲文今年19岁,是市特教学校的高三学生,去年年底,他与康莱德酒店签订劳动合同,成为了一名酒店布草员。换上工作服,领上今天需要配送的布草单,仲文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要在布草间内将各楼层所需要的床单、被套、浴巾等配齐,再送到指定楼层。
现场,市特教学校的就业支持老师刘凯盈,一旁陪伴着仲文,实时关注他的工作动态。刘老师说,送布草只要简单的计算和搬运,对普通人而言非常简单,但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却要付出数倍的努力,为了帮助仲文更快适应这项工作,老师们还设计出了一张布草对照表。
为了帮助孤独症孩子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市特教学校的就业支持老师从孩子入职初期,就会陪着孩子熟悉工作内容,直至他们完全掌握工作技能。
市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就业支持老师 刘凯盈:其实一开始孩子们来的时候是不太熟悉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常规,酒店一整天的工作流程,这些孩子们都是不知道的,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先理清整个的工作的流程,然后一点点带孩子梳理。
现在,仲文每个月都能拿到一两千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对于仲文和他的家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肯定。
市特教学校学生、康莱德酒店布草员 仲文:我现在已经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工作以后我还认识了很多的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他们对我很好,我每个月都有工资,我可以自己买想买的东西,也可以和同学出去聚餐。
仲文妈妈:我们之前很多事情认为孩子做不到,或者觉得他能力可能目前还没有办法实现的一些目标,在我们的预期之外,他都已经超额完成或者实现了,我们觉得很开心。在跟我们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孩子在工作中这种快乐的情绪。
我们也从市特教学校了解到,他们已经开设了10门职业课程,包含酒店服务、园艺、芳香文创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也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可能。目前他们已与125家爱心企业合作,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岗位,开展融合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与社会融合。近五届学生中,有11名孤独症学生实现就业,分别从事咖啡制作、园艺、手工等不同种类的工作。
希尔顿集团福建区域酒店人力资源总监 苏娴欣:在与我们合作的孤独症员工身上,我们看到了被忽视的潜力,通过个性化培训和合理的工作安排,我们协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所长 他们不需要特别照顾,只需要一个被信任的机会。
近年来,我市也在积极探索不同方式,帮助孤独症青年就业,比如“幸运星小店”,就给孤独症青年提供了一个职业训练的平台;还有去年开业的星空咖啡馆,也让一些孤独症青年走上了就业岗位。
市特殊教育学校心智障碍就业支持老师 吴晨琳:其实我们在做的工作也就是帮助孩子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过渡,走好他人生的第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