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突破的屋顶经济:商场利用天台开展活动 吸引客流
在建设用地稀缺的城市核心区,可供居民户外运动、休闲和娱乐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不少城市开始寻求向“上”突破,利用屋顶这一城市第五立面,发展屋顶经济。那么,厦门的屋顶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呢?一起来看。
商场利用天台开展活动 吸引客流
最近,一只带着簪花的巨型西高地、雕塑,占领了不少厦门人的朋友圈,这是厦门万象城结合宠物经济打造的新IP,他们利用楼顶天台的空间,摆上了巨型宠物狗雕塑,并设置快闪店和多个打卡点,引来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现场的宠物瑜伽活动,也吸引了不少顾客带着他们的萌宠一起锻炼。
市民 李素法:我觉得还是比较新颖的一个创意,还是觉得挺不错的一般宠物(活动)都是在户外,然后在这种商场会感觉不一样,让它也有不一样的感受。
成都游客 张芷静:在这种空中花园,人流量会稍微没有地面上那么多布景会更加丰富一点可以给大家打卡特别是在这种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就可以跟朋友或者是带着宠物,还有家人,大家出来逛逛、休闲挺好的。
其实,这不是万象城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他们利用商场天台,与杂志社、航空公司等开展过多种多样的合作,通过不同主题的造景,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从而提升客流。
停车场屋顶“变身”咖啡馆 汽车文化成特色
同样是利用屋顶空间,集美区的这家咖啡店利用立体停车场的顶楼,开设了一家汽车主题咖啡店,这种可以直接把车开上天台,欣赏周边美景的独特卖点,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光顾。据 咖啡店 主理人 介绍,店里大多是开车过来的客人,包括一些汽车爱好者,也有特意来欣赏风景的客人。
市民 程柳:因为我想着这个点也快日落,然后来看日落。然后我还看到就是这边好多喜欢玩车的(消费者),或者说喜欢户外的(消费者),他们都选择这里,觉得选择还不错。
市民 林桂添:主要是这边停车方便,车可以直接开上来,然后又是一个5000平方米的比较大的天台,我在这边可以去拍照打卡相比楼下的话,楼下它比较压抑一点,但是我在楼上可以看到很多的风景。
咖啡店主理人 罗东:因为现在实体经济会比较“卷”一些,如果没玩出特色的话,经营会比较困难大家来的话其实以拍照打卡为主,也是提供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休闲方式,屋顶上面会比较开阔一些,开阔的话整个人的心情也会比较开朗。
向“上”突破的屋顶经济:体育运动“火”上天台
利用屋顶开展商业活动,的确能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那么,在屋顶的实际运营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时,屋顶是否还能有其它的利用形式?我们接着来看。
体育运动“火”上天台
除了利用屋顶开展商业快闪活动、经营咖啡店,也有经营者选择把网球场搬上屋顶。位于博宏大厦天台的这家网球场,占地约1200平方米,包括一片标准网球场和一片匹克球场。据 门店负责人 介绍,这个场地的经营情况比较可观,在天气好的时候,更是一场难求,会员上课需要提前预约。
网球俱乐部会员 罗海燕:在天台,一个是避免了干扰,我觉得这个环境比较能让你专心地在这边上课,然后这个天台场地的景色比较美它一到傍晚那个时间点,落日结合天台场,景色很好看。
改建运营成本较高 需纳入考虑
不过,门店负责人表示,虽然天台景观更好,也相对独立,能减少外界噪音对打球时产生的干扰和打球时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但 改建 屋顶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成本。同时,天台场地不容易被人发现,也需要经营者花更多的心思进行宣传和引流。
厦门巨兔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思翰:比如说像这里,高度比较高,受到风的影响会比地面场地更大,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场地,增加了许多防风网,用来挡风,包括顶上也要防止网球高空坠物产生不必要的事故。在施工前期,我们要考虑到天台的承重能力,防水、排水,还有消防的安全隐患都是需要严格的把控。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虽然利用天台的形式多样,但要真正留住消费者,仍需要挖掘特色。这处天台网球场同样如此,他们会根据不同场地的特点设计不同的颜色,同时也会针对周边上班族较多的情况,开设夜校课程。另外,消费者前来消费,也不只考虑屋顶环境,他们对便利性、服务质量等一样有所要求。
厦门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应多元化
记者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屋顶经济在广东、上海等地发展较为快速。其中,上海在202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第五立面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屋顶空间利用质量提出了要求。
相关专家表示,厦门屋顶资源规模庞大,仅厦门本岛就拥有超过2500万平方米的屋顶空间,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应用创新,推动 开发 更多元化的 屋顶 利用形式。
农工党厦门市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韧性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唐立娜: 通过多种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像屋顶+空中花园,屋顶+空中电影院,屋顶+天空农场这样的形式,这种在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那么它给商场带来了巨大的客流,也增加了吸引力。那么屋顶加商业的模式,我们重点应该探讨它的差异化发展,吸引客流量。
新闻观察:屋顶经济给城市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胡兰兰,对于今天这个话题屋顶经济,这两年在厦门的案例还不少。对于厦门这座城市来说,还处于一个很新潮的事物,首先你怎么看这样的屋顶经济。
说到厦门这两年比较成功的屋顶经济案例,我想退化公园应该就算一个。它直接利用了老街区,老楼宇的屋顶,做出了一个集合了咖啡店、买手店、市集等多种特色商铺的屋顶经济形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在屋顶上形成了一个小型街区生态,甚至成为了现象级的非标准化商业模式的范本。因为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出圈,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据我了解,接下来,一些对店面选址要求非常严格的潮牌,也将入驻退化公园。所以目前从经济效应、文旅效应来看,退化公园可以算是我市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从原来的不能上人,功能单一,到现在人员活动频繁,形式多种多样,屋顶经济让屋顶的功能得到了扩充,让屋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能“,甚至开始为城市中的人提供某种情绪价值,我觉得屋顶经济不仅让屋顶“改头换面”,也给城市生活样态带来了更多可能。
发展屋顶经济 还需要多方考量
屋顶经济,也存在发展的局限性,想要发展屋顶经济还需要有哪些考量?
我觉得发展屋顶经济,首先要因地制宜。就像刚才新闻中也提到了,因为屋顶还是一个相对室外的场所,所以改建屋顶就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成本。再比如南方北方就存在不小的差距,北方冬天相对漫长,南方夏季气温高,雨季、台风较多,屋顶经济的打造都要把这些层面考虑进去。
另外很多城市缺乏屋顶开发的明确规范,产权归属、审批流程模糊。如果要发展屋顶经济,一些政策法规、规范流程就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导。总之屋顶经济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方向,但是它的成功也需要平衡商业利益和公共属性,兼顾短期收益和长期价值。相信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屋顶还是有望能从“被遗忘的空间”转变为“城市增值引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