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思明区1124个老旧小区焕新:家园“逆龄生长” 居民幸福升级
2025/03/30 来源: 厦视新闻
分享:

老旧小区改造 是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重大社会治理基础工程。思明区是我市老旧小区体量最大、密度最高的城区,辖内2000年前 建成的老旧小区达1124个。2015年起,思明区先行先试,在全国最早探索试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过十年努力,目前,这1124个老旧小区已基本完成改造,家园焕新、居民安心,赋能城市能级提升。

在嘉莲街道菡凌蓉小区的小公园里,不少居民带着小孩前来玩耍、晒太阳、和邻居聊家常。宽敞的小区道路、整洁的垃圾屋、茂密的花草灌木,以及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材,这个老旧小区改造让居民看得见变化、摸得到幸福。

菡凌蓉小区居民 林女士:大家都在这边玩,小孩都很方便,现在改造好了,很舒服。

菡凌蓉小区建于1989年,有38栋无物业居民楼,总户数约800户。三十多年的“高龄”,让这里曾存在停车难、公共设施多有损坏、安全管理缺失等问题。2023年8月,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开启美丽“蝶变”。

菡凌蓉小区业委会委员 史延悦:我们这次改造其实就是做“近邻”模式,从改造方案出来以后,深入居民家里去收集意见。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小区的居民监督小组 都是全程监督,全程参与的。

“热心群众”罗秋华,就是全程见证小区变化的居民代表之一。“宽敞”和“漂亮”,是她形容小区的高频词。

菡凌蓉小区居民 罗秋华:非常明显感觉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小区变宽敞了,原来停车位比较小,小区也重新规划,把车位改造大了,而且也重新铺装。

由于历史原因,之前,菡凌蓉小区内有三个楼栋没有纳入整体封闭管理范围,外来人员随意进出、车辆随意乱停。为了提升居民安全感,修建围墙、硬化地面,不仅是改造的重要内容,更成为邻里情感的“升温剂”。

菡凌蓉小区居民 郑绍凤:现在硬化之后,大家就搬了一些凳子下来这里坐,聊聊天,围栏围起来之后,孩子就经常可以下来,在这里打篮球玩,比较放心一些。

家园越来越美好,也大大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大家凝聚合力,巩固小区的改造成果。

菡凌蓉小区业委会委员 史延悦:我们小区是业主自治,没有物业管理的,现在我们也是增加了卫生的次数,还有绿化管理,我们也是自己的工作人员。

菡凌蓉小区居民 罗秋华:我们的外墙粉刷的资金,大部分都是我们自筹,大家非常配合,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共同管理我们的小区和我们的楼栋。

新港广场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 陈玉莲:老旧小区改造结束之后,大家看看后面我们还可以做哪些细节上的管理。

新港广场小区居民 陈爱平:比如东楼(地下室)有两个口没有做到封闭,希望在这一点上能够加强一下。

在筼筜街道新港广场小区的党群活动中心里,一场“近邻茶话会”正在举行,小区业委会成员和党员、居民代表正在商讨着小区的管理细节。从空中俯瞰这个位于筼筜湖畔的美丽家园,很难看出它是一个已经26年的“老破旧”小区。

新港广场小区居民 叶圣林:原来坑坑洼洼的,四处污水横溢,门厅也是破破烂烂的,现在尤其是消防,这些小区的改造统统都解决了。

新港广场自改造工作一启动,小区党支部就充分发动党员力量,让改造真正改到居民心坎上。

新港广场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 陈玉莲:我们的在册党员有23人,然后我们的双报到跟流动党员应该有四五十人,是我们一个非常坚定的支持力量,对小区的改造他们都是非常积极地反馈。

现在,新港广场的居民们一出门就能看到美丽的庭院;电梯也覆盖到了架空层,让老人们出行更方便。最近,在热心居民的捐赠下,小区还在搭建“百草园”,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

新港广场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 陈玉莲:我们现在是业主自治,物业团队直接由我们来寻找和安排,整个物业团队收取的费用扣除办公成本的费用,我们还是正盈利 ,保证了小区的“养老钱”,我们也是获得了政府很多方面的力量支持,我们小区才会有今天现在的模样。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