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市政协提案委召开第一季度季谈会,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协商议政。
会上,政协委员围绕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链、创新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建立监管保障机制等方面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认为,我市大力发展的“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在低空制造等相关领域,我市产业规模不大,特别在关键零部件研发和整机设计制造方面较为薄弱。要利用厦门在飞机维修、新能源等方面的优势,补强制造与研发短板,同时,统筹空域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化运营,创造良好低空产业生态。
市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 乐智强:我们的软硬件补强,像制造业可以继续往前去发展飞机维修,继续引进我们的企业来发展厦门的软件企业还不错,(引导)软件企业在我们的导航系统,飞行控制这方面继续去取得技术领先的优势。
聚焦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委员们还认为,要优化低空飞行管理制度,基于厦门低空环境特点,制定航空器起降站、公共航路网、管控系统等低空交通设施,并组织开展多元场景示范应用,抢抓低空产业增长先机。
市政协常委 涂崇禹:因为飞行安全还是很重要的政府牵头组织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一个是对它进行数字化规划,比如说低空飞行器的设备管理,飞行活动的管理,还有空域的使用,对相关资质进行前置审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