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食品标签是重要的选购依据 不能打“擦边球”
2025/03/28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追求“纯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所以往往一看到标注“零添加”的产品就会比较心动。也正因为如此,市面上主打“零添加”概念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不过,号称“零添加”,就真的是“零添加”吗?这三个字,显然是不能滥用的。前不久,我们栏目就关注过千禾味业旗下“千禾0”酱油舆论风波,众多消费者质疑“千禾0”作为一个商标,是刻意碰瓷“零添加”、误导消费者。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零添加”的定义、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广泛讨论。

预包装食品标签出新规

昨天(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新规》,对“零添加”相关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千禾0”的争论最终将迎来怎样的结局呢?一起来看。

“千禾0”是商标 被质疑误导消费者

这个月,《消费者报道》对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2款检出致癌物——镉,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镉含量达0.011mgkg,虽未超出安全限值,但引发了消费者对“零添加”酱油安全性的质疑。

消费者:之前有用过(这个品牌的酱油),因为其实我也有留意,很多用“零添加”实际是一个商标,并不代表添加剂,其实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也是会多的。

记者询问该品牌客服,客服声称,“千禾0”系列产品的确是零添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不过,记者发现,千禾味业旗下产品多以大写的“千禾0”作为标识,且“0”标识特别放大醒目,部分产品同时印有“零添加”字样,部分则没有。因此,不少消费者认为,“千禾0”作为一个商标,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零添加”,放大突出“0”的这种包装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消费者:就因为它写的“0”比较大,如果是我不知道这个牌子,我可能以为它牌子是千禾,这个“0”可能就是会觉得是“零添加”的意思,我也希望“零添加”能有个标注,是零添加什么,比如说像色素,食品添加剂啊。

消费者:所以我觉得还是不能从名字去看,还是要从配料表里面的成分去看,尽量少用一些添加剂,食品为主的配料会好一点。

3月20日晚,千禾味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并强调所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声明中还强调,“千禾0”是公司注册商标,“千禾0”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经自查,该系列产品符合公司生产工艺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除生产所需的食品原料外,未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记者注意到,除了“千禾0”之外,不少品牌的酱油也都会宣传“零添加”。

禁用“零添加” 千禾摘“0”倒计时

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标准修改单,这当中包含2项食品标签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过渡期为2年。实际上,“不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以某款“果汁饮料”举例,饮料的标签上写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实蔗糖只是“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种,同时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绝不等于产品中不含有糖,容易误导公众。有些含糖饮料会声称“不添加甜味剂”来吸引消费者,却造成了消费者认为产品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更有产品会声称不添加某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如不添加某一种甜味剂,实际使用了其他甜味剂作为代替,影响了消费者的正确认知。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不添加”,就是为了使消费者正确了解食品标签信息,更科学、更自主地选择食品,避免使消费者盲目关注这些宣传用语,忽略了产品真实属性,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有媒体报道,千禾味业对此作出了回应,表示公司十分支持新规的落地,相信新规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管理。新规过渡期2年,公司会尽快按新规要求执行。

所谓“预包装食品”,就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简单来说,我们日常购买的除了生鲜等,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过去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保质期”等。

预包装食品标签出新规

此次发布的两项《“预包装食品”标签新标准》中,除了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外,还对“保质期、营养标签”等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接着来看。

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提出,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食品标签将正式开始向数字化升级。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数字标签相较传统食品标签没有标示版面的限制,消费者可以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视频讲解多种功能了解食品信息,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的需求,解决部分消费者阅读信息时因字体小而“看不清”“找不到”等问题。

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 防止浪费

为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费,新标准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不再强制要求标注生产日期。此外,新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者可根据食品属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参考。

标示致敏物质 保障食品安全

我国食物过敏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新版标准要求在食品标签中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要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营养素标示范围扩展为“1+6” 引导健康饮食

本次发布的另一个新修订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该标准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范围由“1+4”,即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1+6”,增加的两项是糖和饱和脂肪(酸),方便消费者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消费,控制能量和脂肪、糖等的摄入。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主要聚焦在肥胖等慢性病的高发以及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的升高。而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新标准明确,预包装食品必须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每100克或每份食品中糖、饱和脂肪的具体含量,并标注其占每日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此外,新标准还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注“儿童青少年应避免过量摄入盐油糖”的提示语,引导儿童青少年认识到盐、油、糖对健康的双重影响。

新闻观察:食品标签是重要的选购依据 不能打“擦边球”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巨东红,巨老师,您好!您觉得此次发布预包装食品标签新规,对消费者选购预包装食品有什么帮助?什么样的食品标签能提高消费体验感?

当前,在食品问题上,我国已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有机食品、“零添加”食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高,消费需求更旺。预包装食品的标签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重要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明9类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以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到食品的基本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食品标签的标注内容必须真实和准确。但一些商家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收益,打“擦边球”,以“零添加”“不添加”为卖点,影响了消费者的判断。为了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本次发布的通则针对食品标签的老问题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新问题提出新方法。老问题是标签的不添加问题,由于对“不添加(或0添加)”的文字内涵意义的理解存在差异,“不添加”只是对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而且此前有关定性的依据散见于各处,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本次通则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零添加”“不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问题是食物过敏率不断上升、肥胖率和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提升等,本次通则要求在食品标签中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强制标示糖和饱和脂肪(酸)。

提高消费体验感和安全感 各方都要发力

食品标签是提高消费体验感和消费安全感的基础。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消费体验感,新规实施后,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和宣传力度,对企业持续监管,对违反食品标签新规的行为依法依规处罚;组织开展群众宣传,传授阅读食品标签的方法和食品健康知识;商家要严格遵守通则,按要求做好食品标签,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健康消费;消费者要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和使用数字标签,如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要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了解糖、盐、热量摄入量等对健康的影响,了解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信息,理性消费。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