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多方努力才能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
2025/02/21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今年春季新学期一开始,北京的“体育八条”就成为了家长们热议的话题。这8条来自于“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之所以被热议,主要是因为这八条举措里提出了“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等关键词,而且针对“如何才能确保出汗”,措施还进行了各种量化,具体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量化体能练习时间 杜绝“阴阳课表”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此次“体育八条”要求落实的重点。(全包装)文件明确,北京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 - 5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同时要求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积极推进“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试点。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刘海元:所谓出汗的体育课其实就是要课的质量,那么课的质量可能有涉及到教师的教法,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量化三大球教学要求 定期开展全员跑步活动

为此措施在体育课的内容上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小学、初中要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高中要开设“三大球”模块教学。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措施明确要求强化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同时,措施还要求学校需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球类、跳绳、踢毽、跳皮筋等不少于10个项目的轮换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此外,还将引导各中小学组织师生定期开展全员跑步活动,并针对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跑步距离。明确学校每年要组织全员参加冬季长跑或春季接力跑活动。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量化班级联赛场次 明确中小学全员参与

措施的另一大亮点是首次明确中小学每学期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级联赛。小学每班不少于5场,初中不少于4场,高中不少于3场。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特色学校则组织学生开展相应“三大球”班级联赛,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场。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强化学生上肢力量提升

此外,措施还提出,整合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体检数据进行分析、比对,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建立学生线上“健康师”辅助机制,引导家校合作,科学指导学生有效开展体育锻炼;强化学生上肢力量提升,从小学四年级开始,逐步增加学生单杠悬垂支撑和斜身引体项目等。

北京发布“体育八条”:量化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最关键的是,措施还明确将其各项要求全部纳入中小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推进缓慢、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和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要建立检查结果反馈机制。

专家:加强校园安全责任制度保障是关键

不过,有专家提出,除了改革体育教学与管理评价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体育课的制度保障,让学校能够放下包袱抓实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需要解决当前这个体育课的安全事故的认定问题,因为一旦出这个安全事故,就追究学校的责任,那学校可能出于安全压力就很难去开体育课,让学生真正能够运动起来,因此必须要对这个体育安全事故做出科学的责任认定,如果学校已经尽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的职责,发生这种意外伤害事件,那就不应该由学校承担责任,这可以让学校轻装上阵。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那么北京“体育八条”开展情况如何?“能出汗的体育课”应该怎么上?学校又是如何上的?

贯彻“体育八条” 体育课有亮点

在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三年级跳绳课上,体育老师将“找朋友”游戏融入热身环节,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效提升心率,达到微出汗状态。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 张芸晴:因为体育课能跳绳还能跑步,还能踢足球特别好玩。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体育教师 张梓辰:主要是开展一些特色的跳绳课,把音乐还有舞蹈这些(元)素放到跳绳课里,然后孩子们会更感兴趣。

在北京市高井中学篮球场上,初二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分组练习“三步上篮”和补投的动作。而同班的另一组同学,则在进行引体向上的体能训练。同学们表示,以前体育课多是跑圈和基础训练,现在每节课都有模块化任务,从跳投到战术,还能参加班级联赛,感觉体育课更有趣了。

北京市高井中学学生 常禄建:刚才的这节篮球课我们有三步上篮,以及运球练习,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都变得更加专业,然后我们的技术也变得更加熟练。

北京市高井中学学生 王誉澄:跟原来相比,老师讲的篮球知识更加丰富,更加细致,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不能让我们运球犯规。

学校体育老师介绍,本学期开始,三大球的相关课程拆解为体能训练、球技训练、战术配合等单元模块,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通过分组进行不同的体能和专项练习,确保学生“出汗”的同时掌握技能。为落实“体育八条”,本学期学校还将部分体育课调整到下午最后一节,实现课堂从45分钟延长到1小时。在大课间全员开展针对体质短板的素质操练习,并将校园体育榜与班级联赛相结合,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北京市高井中学校长 武海淼:(学校)专门设置了这种体育擂主擂台这种竞技榜,让学生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这种竞技氛围中养成这种经常锻炼,然后相互竞赛的这样的一种氛围。以“体育八条”为支点,撬动学生体质精准提升。

专家表示,在落实“体育八条”过程中,各中小学应着力破解传统体育课“碎片化”“低参与”的痛点,将体育课与竞赛、健康管理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出汗”到“爱流汗”,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最终实现体育课全员参与。

新闻观察:多方努力才能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

接下来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高曦。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地越来越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对于北京市这一次出台的“体育八条”今后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如何给予它更好的体系支撑,你有什么观察?

简单来说,“体育八条”就是聚焦既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又要上好体育课,在这方面提出了积极推进“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试点。加上之前北京将课间时间从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这些举措表明,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部门已经动真格,接下来怎么落实,便成了关键。

当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体育课被挤占、体育课变“说教课”等问题,原因不外乎缺乏对体育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家校对运动损伤、安全事故存在顾虑等,所以需要学校强调规范办学并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合理的安全责任认定机制,把学校从安全责任压力中解放出来。

在开齐开足体育课方面,转变认识很重要,体育不是“副科”,我国教育部早就指出基础教育学科不存在“主科”“副科”之别,要从给学生完整的基础教育角度,保障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时间;防止体育课与各学科“抢课时”,如体育课“抢”其他学科时间、其他学科再去挤占学生休息时间,对此要通过依法治教,维护教育生态与秩序;措施落实要以学生为中心,对体育教学形式改革做出部署,北京市的“体育八条”即推出了“体育选项走班制”。

体育教育不能成为“应试体育”,否则就有违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体质的初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过程评价,不能用考试的方式“考体育”,而应该关注学生平时上体育课的情况。北京市“体育八条”提出,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加强对学生运动负荷的监测,这是正确的评价改革方向。至于学生运动起来可能面临运动损伤、意外事故增多的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学校安全事故损害赔偿机制进行处理,如此,既可让学校轻装上阵,也可让学生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上好“出汗的体育课”,就是让体育课回到其该有的样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切实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破解长期以来困惑体育的老大难问题,让体育锻炼“量”与“质”齐飞,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