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1时许,“中海亚洲”轮在厦门远海码头完成生物燃料油加注,这是今年福建省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也是《厦门海域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作业安全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后的首次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
昨日中午,记者在厦门远海码头看到,经过约8个小时加注作业,“中海亚洲”轮完成燃料补充,在拖轮的协助下缓缓离岸——这是该轮首次加注生物燃料油,加注量约2500吨,接近该轮燃油柜容积的一半,是去年福建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量3倍以上。
“用生物燃料油代替传统燃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是‘降本增效’的有力举措。”“中海亚洲”轮船长池章斌介绍。据悉,此次“中海亚洲”轮加注的B24船用生物燃料油,是由24%的废弃物制成可持续生物柴油和76%的传统低硫燃料油进行物理调和而成,供能水平与传统航运燃油相当,而且其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能减少约20%的碳排放,因此也被称为船用“绿色燃料”。
但在航运业内,使用生物燃料油还属于“新鲜事”,由于地方相关指南与条例以及各环节的主体责任较为模糊,此前,不少航运企业为船舶加注生物燃料油也只是“浅尝辄止”,还未大量运用。
针对这一“堵点”,去年12月,厦门海事局联合厦门港口管理局、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发布了省内首个《指南》,明确加注安全标准,规范加注作业操作流程,分层分类分级提出精准化指导和建议方案,通过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使航运企业面对生物燃料油时能够“大胆用、放心用”。
看好船用生物燃料油应用前景,厦门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四级主任科员李筱莎预测:今年厦门港的生物燃料油加注量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对此,厦门海事局将不断建立健全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能力的配套制度,协同推进厦门港口航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厦门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