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从“随便上”到“必须上” 体育课“加码”的是民族未来
2025/02/17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今天(17日),厦门9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正式进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学校准备了哪些充满仪式感的开学活动?新学期又有哪些新变化?一起去看看。

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传统美德

一早,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就搭起了展台,展出 同学们亲手制作的书签、团扇、风琴折页等作品,并为他们开启新学期的第一个话题—— “家风家训”。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学生 陈政昊:(我的)家风家训就是“和为贵,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和为贵”。平时爸爸妈妈说在家庭中要尊敬长辈,平时要主动孝敬他们,然后在邻里和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尊重个人的习惯特点、性格爱好。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学生 沈诗誉:写了我要干什么,比如说我要尊重长辈、诚信友善、团结友爱等等,一天完成了一项就打勾一次。

记者了解到, 上个学期,外附小组织学生学习名人名家“家风家训”。在此基础上,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传承润物无声 家风点亮未来”主题活动,从理解一步步走向实践,传承弘扬优良家风。

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德育处副主任 陈沁:让孩子们通过红领巾小义工到社区去,把自己一些好的品德品质也能够在这些行动当中进行展示,希望每个家庭用小家庭去带动社会层面,让小手去拉大手,更好地托举孩子的成长,就是真正达到育人的成果。

AI迎新 播撒科技种子

龙湫亭实验学校的新学期是从人机“对话”开始的。开学式上,校门口的两只机器狮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 现场拍一张照片,通过AI工具就能一键生成动态视频,让孩子们直呼“神奇”。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还 体验了豆包、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什么是青春?如何学好八年级下册的物理?大家跃跃欲试,争着向AI提问。

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学生 林静娴:我问它如何提高记忆力这些问题,它就会给我建议,让我应当合理安排我的各种生活时间,通过这次的体验我对AI有了更多了解和认识。

厦门市龙湫亭实验学校副校长 郑慧跃:结合今年整个科技发展的大背景,我们将人工智能融入到迎新,让学生能接受科技新的氛围,科技新的环境,新学期我们将继续开拓科技类社团的新天地,把人工智能跟我们的课程跟社团结合,让我们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能有提前的体验。

欢乐课间更有趣 赋能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新学期,学校里的AI元素还真不少。在厦门实验小学,上学第一天孩子们就发现校园里多了几台AI体测机。对着屏幕举手识别之后,孩子们做起开合跳、高抬腿、立定跳远等运动,系统可以实时记录下每个人的运动情况。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可以和机器一起玩“木头人不许动”等小游戏。

厦门实验小学学生 徐熙悦:它很先进,挺好玩的,它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有了这些设备我们下课的时候就会更愿意过来体育运动。

这学期,实验小学的特色课间活动更加丰富,将体育竞技、传统文化、艺体歌谣等融为一体,充分利用庭院、架空层、楼梯转角、教学楼连廊等区域打造小课间特色活动场所,篮球机、棋牌游戏、自然探索,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厦门实验小学学生 夏翊昕:学校把日常的这种娱乐项目带入到校园中来,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我们下午的课间时间也延长了5分钟,有15分钟的下课时间使同学们在努力学习之后更轻松。

厦门实验小学校长 汤吟莹:课间活动场域遍布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来赋能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习兴趣还有自我认知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体现了课间活动的育人价值。

今年1月以来,为保障学生身体素质等,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教育新规,具体都有哪些内容,一起来看。

增加体育课时 延迟课间时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今年春季学期,天津、湖南、河北等多地出台增加体育课时间等新举措,要求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于素梅:所谓“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既不局限于校内,也不局限于课堂,是校内外、课内外的综合。至于校内外和课内外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完全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 关于2小时锻炼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可率先制定政策“狠抓落实”。二是中小学校可充分创造条件“巧抓落实”。

近年来,中小学“课间十分钟”消失现象引发社会关注。为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厦门市教育局在去年11月发布通知,要求学校课间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并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今年春季学期,湖南、广州等地宣布将课间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为科学教育提质 强化体育师资建设

为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更加重视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根据教学需要配齐配足小学科学教师,确保科学教师具有科学类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这是首个专门针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学校要按照不高于班师比小学5:1、初中6:1、高中8:1的标准配备体育专任教师,强调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并对体育教师招聘条件做了明确要求。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主任 钱俊伟:许多学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存在三大球体育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体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那么在招聘过程中对教师的体育专业背景和运动技能的考察不够严格,导致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规范学籍管理 严查空挂学籍等问题

近日,教育部印发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在依法依规设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均须建立学籍;学校应当至少每学期核准一次学生学籍,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

新闻观察:从“随便上”到“必须上” 体育课“加码”的是民族未来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本台新闻观察员邵琦。今年的开学季有一个关键词格外醒目——“体育”。从“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到“课间15分钟自由奔跑”,从“三大球教师补位”到“体育课成为必修核心课”,这些新规看似只是时间表的调整,实则是一场教育价值观的深刻变革。你怎么看这场变革?

新学期有很多新政、新变化,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硬性要求要逐步铺开了。我们看到厦门不少学校的开学活动都跟体育有关,甚至是把AI用到体育活动当中。体育课做加法,这件事来自于新一轮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纲要里说得很清楚,我们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换句话说,体育课加码的是民族的未来。这一天两个小时,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市明确了,像深圳就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另外一个小时靠校外、回家来补。目前厦门是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做到,我个人还是比较希望看到厦门尽快落地硬性要求。因为教育部门做过统计,全国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不到60%。没有硬性要求“每天一节体育课”,很难真正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但是当体育课“天天见”之后,体育课怎么上好就成了新的问题。所以教育部又出台了一个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新政明确了要“配足补齐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直击基层教育的痛点。因为长期以来,很多学校“三大球”课程形同虚设,主要就是因为体育教师结构性短缺、专业性不足,这次不仅规定了比例数量,还开放退役运动员、退役军人加入教师队伍,提升专业质量。我们说,比时间更重要的是内容,有了体育的时间,把三大球老师配足配齐就是加强内容,也是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真正变成能出汗的体育课。不管怎么说,体育课要改了,这背后改的就是教育观念。体育的背后是团队协作、抗压能力、规则意识,这些无法通过试卷衡量的素养,恰恰是未来社会最稀缺的“软实力”。我们不仅要培养会解题的学生,更要培养敢拼搏、懂合作的下一代。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