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积极履行教育监护责任才是最好的“熊孩子险”
2025/02/1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

近年来,各种“熊孩子”闯祸案例常见于报端,引发的赔偿额少则几百几千元,多则数万元、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顺应不少家庭的避险需求,国内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熊孩子险”——监护人责任险。家长或学校(被保险人)购买这类保险后,其监护对象(孩子们)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可根据保险单规定负责赔偿。

“熊孩子险”通常打包在给学生定制的“学平险”等保险产品中,也有单独销售的,保额则从数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目前,该险已经让一些家庭受益。在一起案例中,辽宁本溪三名儿童划伤他人车辆造成8000元损失,其中一名儿童投保了“熊孩子险”,从而获赔1500元。

“熊孩子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帮监护人分担孩子闯祸后的责任,减轻监护人的负担。或许,有些监护人会因此对“熊孩子险”的功能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熊孩子险”是万能的闯祸兜底险,并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监护,降低对孩子的教育监护标准。实际上,“熊孩子险”并不能为“熊孩子”闯祸绝对兜底、必然兜底。有些保险公司提供的“熊孩子险”条款中明确提出,被保险人应加强对监护对象的教育与管理,认真履行监护职责,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尽力避免或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如果投保人没有尽到监护或教育责任致使“熊孩子”闯祸,保险公司就可能减少理赔,甚至拒绝理赔。

此外,在“熊孩子险”投保环节,保险公司通常会询问孩子是否有过大额或多次闯祸赔偿经历,如果孩子或监护人隐瞒,未如实告知,则在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也可能会少赔或不赔。还需强调的是,“熊孩子险”和其他保险产品一样,是有理赔上限的,如果孩子闯祸产生的赔偿额超过了理赔上限,超出的部分还得由监护人承担。而且,有些“熊孩子”闯的祸可能并不在保险公司的理赔事项范围内,有的投保人提供的理赔证据不足,这些都难以获得保险公司认可。

“熊孩子”闯祸意味着思想跑偏或行为失控、出格,不仅可能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还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对“熊孩子”闯的祸既要做出经济上的补偿,也要进行行为上的矫正。如果对孩子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教育干预措施,“熊孩子”可能会更加放纵,更加任性,养成不良的习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显然,“熊孩子险”不具有行为矫正或教育方面的功能。

家长、学校等监护人可以用“熊孩子险”来减轻赔偿责任,但不能过度依赖“熊孩子险”,更不能用此险来代替教育监护责任。教育监护的主要目的不是帮闯祸的未成年人“平事”,而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干预未成年人的不当行为,教育、管束、引导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家长、学校等监护人应积极履行日常的教育监护责任,不断提升教育监护能力,确保未成年人少闯祸、不闯祸,这才是最好的“熊孩子险”。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