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今天结束全部比赛,中国代表团共摘得32枚金牌、27枚银牌以及26枚铜牌,奖牌总数达到了85枚,位列本届亚冬会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亚冬会历史参赛最好成绩。
本届亚冬会,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报名参赛,最终,9个代表团获得奖牌。
在这届亚冬会上,运动员们留下了在赛场拼搏的身影,也结下了赛场之外的友谊,亚冬会给每一位参与者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第九届亚冬会印度速度滑冰运动员 钱德拉·穆利·丹达:亚冬会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跟世界各地的这些运动员交朋友,我们这些运动员虽然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来自不同的文化,但是我们在很多地方还是非常有相似之处,我们也都有喜欢的中国文化。
第九届亚冬会土库曼斯坦体育代表团团长 古尔沙特·雷杰波娃:在亚冬会上,我们有机会与其他亚洲国家进一步交流,加深了与很多国家之间的了解,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第九届亚冬会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 徐梦桃: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的一个体育盛会,连接我们的友谊,我们共同进步。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今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体育健儿齐聚“尔滨”,实现了亚洲冰雪运动大家庭的再次扩容,也让亚洲团结友谊的主旋律更加响亮,亚冬会历史上将留下深刻的“尔滨”印记。
外交部发言人 郭嘉昆:“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火种不会熄灭,和平、发展、友谊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将继续传承,亚冬会历史上将留下深刻的“尔滨”印记,永远向前”是亚奥理事会的格言,中方愿同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亚冬会闭幕式今晚8点开始,采用文艺演出与仪式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的情感,用中国人的乐观与热情传递对各国运动员跨越山海、奔赴盛会的敬意。下一届亚冬会主办国沙特阿拉伯也带来了文艺演出,这些刚刚来到中国不久的沙特演职人员和中国的“小演员们”更是建立了跨越山海的友谊。排练期间,他们互道祝福、签名、合影留念。沙特的演职人员热情地为小朋友写下祝福,现场洋溢着友好的氛围。
沙特演职人员:孩子们太可爱了,大家都来和我们一起合影,一起写下祝福,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真好。
沙特演职人员:这是我第一次以这种方式与孩子们打交道,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到另一个国家进行表演。
以冰雪为媒 看两岸融合发展新机遇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顺利闭幕,“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口号依旧在耳边回荡。过去两年,哈尔滨的冰雪文化吸引了大量包括大陆南方及台湾的年轻人,对两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更多内容请金芮带来梳理。
(1) 近年来,两岸体育互动日益频繁,冰雪运动成为重要突破口。本届亚冬会为两岸运动员提供同台竞技的舞台,赛前,“首届海峡两岸青年冰雪节”吸引众多台湾青年参与,他们体验冰雪运动、感受东北民俗,增进了对大陆的认知与情感。台湾运动员也在赛事中感受中华文化与冰雪运动融合,为两岸关系注入暖流。
(2)大陆冰雪经济崛起,哈尔滨作为亚冬会主办城市已形全产业链。这对台湾企业而言,是“冷资源”中的热机遇。在装备制造领域,滑雪设备、智能护具等需求激增,台企可与大陆市场对接;在文旅消费领域,台湾旅行社可开发冰雪主题线路,文创团队可结合东北冰雕与台湾IP设计特色商品;在餐饮行业更是一片蓝海,台湾火锅、手摇饮等品牌若落地哈尔滨,既能满足游客需求,也能打开东北市场。
(3)近年来,哈尔滨的冬季旅游持续升温,这股热潮也传到台湾,越来越多的台湾游客开始关注东北的冬季景色。许多台湾网红在社交媒体上推荐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不仅包括观赏冰雕、滑雪,还涉及民俗体验,如东北大炕、杀年猪、打雪仗等,吸引了大量台湾游客来体验。两岸文旅互动从“打卡”走向文化认同,如哈尔滨冰雪节融入台湾灯会元素,台湾青年分享见闻,促进东北民俗与台湾文化融合,拉近两岸心理距离。
(4)以冰雪为媒,共绘融合新图景,哈尔滨亚冬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从体育合作到经济共赢,从文旅体验到文化共鸣,冰雪正以独特的方式消融隔阂,凝聚共识。未来,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以“小交流”推动“大融合”,两岸同胞携手共进的脚步将更加坚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