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新春备耕忙。立春过后,又到了备耕育苗的关键期。眼下,我市的一些农业合作社已开始抢农时、抓紧备耕,并采用智能化管理,助力春耕育苗,预防“倒春寒”可能带来的低温冻害。
上午,在同安汀溪镇褒美村的这处蔬菜种植基地,一辆旋耕机正来回作业,平整土地,为下一茬的播种做准备。合作社负责人老黄说,眼下正是春耕时节,按照计划他们将在下月初,种下第一批水稻秧苗。这几天,老黄已经开始忙着水稻的品种筛选、营养土的准备以及苗床消毒等工作。由于马上就要为水稻育苗,为了预防接下来可能到来的冷空气,他们也早早准备好了大棚和智能温控设备。
厦门市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泓达:水稻前期育苗的话,我们都是在大棚里面育的,然后一般催芽的时候,我们也有温控室,尤其(气温)15(摄氏度)以下的,一定要有温控室才能发芽。
多措并举 防治农作物春季低温病害
另一边的玉米地里,五十几亩的玉米幼苗,刚刚抽出嫩芽,但是受前几天低温的影响,幼苗的叶梢基本上都发黄干枯了。老黄说,这片玉米是最近陆续种下的,眼下正是萌芽的关键期,受前几天低温影响,这些玉米几乎停止了生长。不过好在这轮冷空气持续时间不长,接下来气温回升后,玉米就能继续生长了。老黄说,春寒料峭,早春时节常有低温多雨的天气,此轮春耕,他们会将较为娇嫩的水叶菜种在大棚内,露天的田地,则会分批种上大油菜、快白苗、花菜等较为抗冻的蔬菜,尽量覆上薄膜,同时在低温天气来临前,提前给这些蔬菜浇水,预防春季低温病害。
厦门市御蔬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黄泓达:因为(提前)浇水,水分比较高的话,对冻害还是比较会起一个缓解的作用,(冷空气)来之前,我们最主要的就是抢收,然后像如果有低于差不多5摄氏度以下的,我们要会打防冻液进行处理,我们大棚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种大棚,(露天)的主要挑选一些比较耐寒的品种,第二个必须得覆膜,保温、保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