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沧嵩屿码头附近有一块礁石,由于形似蛇,被称为“蛇礁”。千百年来它一直默默守护着当地的村民,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灵蛇”。今天的《来去厦门 蛇舞新春》,我们就一起去听听蛇礁的故事。
记者 熊伟:来去厦门,蛇舞新春,您知道吗?在我们厦门的海边一直盘踞着一条蛇,这条蛇也守护着一方水土,就是我身后的蛇礁。
贞庵村村民 江金笔:长相跟蛇非常像,自古以来称呼叫蛇礁,我们做了避风坞,把后面一半填掉,这个蛇头还留着。
在海沧嵩屿码头北侧的一处避风坞外,我们还能够看见这段长十几米的蛇礁,这一段就是蛇礁的蛇头,看起来就像一条蛇,趴在海滩上在喝水。贞庵村村民江金笔告诉我们,他们小时候嵩屿码头一带还没有开发建设,当时蛇礁有60多米长,盘踞在海岸边,被当地村民称为“灵蛇”。
贞庵村村民 江金笔:潮水再怎么涨,它都会露在水面,非常奇怪。(记者:大潮的时候也不会淹到?)也不会淹到,怪就怪在这里,所以我们本地人说,它有一定灵性才会这样,不然石头是死的,但是为什么潮水涨的时候淹不上它。
江金笔说,根据地方志的记载,蛇礁很可能是闽南沿海一带火山喷发形成的,再经过漫长的海蚀风化,造就了如今蛇礁的形态。虽然蛇礁主体为玄武岩,但在礁石上还有长石、石英等矿体,所以蛇礁也显得色彩斑斓。而蛇礁被当地村民称为“灵蛇”,也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关。以前,海沧大道嵩屿码头附近都是海,当时也没有建设避风坞,蛇礁有60多米长,高约7米,即使遇到天文大潮涨潮,蛇礁也能够露出海面,在海岸边形成了一条天然的防浪海堤,每当台风来临,蛇礁都会为当地渔民遮挡风浪。
贞庵村村民 江金笔:开船的开到这边,如果要进去要避风,就是从蛇礁里面进去里面可以停船。
由于不会被海水淹没,当时蛇礁也成为了当地渔民的航标,在海上只要看见蛇礁,就找到了回家的方向。千百年来蛇礁默默地守护着当地村民,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灵蛇”。上世纪90年代,嵩屿码头附近建设了避风坞,虽然现在只能在避风坞外看到一点蛇头,但其实完整的蛇礁并没有消失,而是被保护了起来。
贞庵村村民 江金笔:保护着在里面。(记者:就包在这个海堤里面。)包在里面,不敢去碰它,也不敢去破坏它,当时建避风坞,刚好碰到蛇礁,我们就是不想破坏,给它保护起来,就用石头包起来。
如今的蛇礁就像盖上了被子,不过蛇头依旧面朝大海、沐浴阳光。
记者 熊伟:就像蛇礁守护着贞庵村一样,新的一年里希望灵蛇献瑞,大家都能够吉运亨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