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研学游噱头化 既没“研”也没“学”
2025/01/06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近年来,研学游特别受家长和学生追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到2028年,更是将突破3000亿元。

“研学游”如何走出乱象?:名校深度游成“到此一游”

马上就要到寒假了,研学游市场又将迎来旺季。不过,一些货不对版、槽点满满的研学团却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据说有人花8000元报的研学团,结果在清华门口拍张照就走了;还有的研学团讲解基本都是在车上完成的……这种种乱象让研学游变成了“到此一游”。为此,北京市文旅局于近日发布了3.0版的旅行社研学旅游服务规范,明确规定,严禁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旗号收客。我们先从一些纠纷来看看,这种行为会造成哪些恶劣影响。

在清华大学校门口,十分钟内就可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十来支研学团队到此打卡拍照,有的研学领队更是提前准备好了学位服让学生现场更换,更有人因为拍照产生纠纷,当着学生们的面大打出手。

到清华北大等名校参观,也成为各种研学游产品主打的宣传噱头,收费往往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然而,由于清华北大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每日对外开放的预约量有限,学校相关规定也明确不对旅行社、研学团开放预约,因此,一些研学团承诺的清华北大校园深度游,也就变成了“到此一游”。

我们一个团30多个孩子,约不进去,之前去过清华大学家属区……

校园难以进入,有些机构便打起了学校家属区、科技园区的主意。在清华科技园,举着旗子的研学团队也是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和学生在研学导游的忽悠下误以为这里就是清华大学,甚至有一些公司将办公场所承租给研学团、旅行社,变成了冒牌的清华课堂。为了能够真正带团进入清华北大校园,一些研学机构和旅行社也绞尽脑汁,有商家谎称和学校提前报备,实则却是编写代码抢约学校入校名额,或者通过校内师生或校友协助预约入校。

北京大学保卫部工作人员 您不要相信任何研学机构或者什么的,我们不跟旅行社合作,也不跟这种合作,没有的。因为确实想来的人太多了,咱们就是为了打击黄牛或者什么的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现在才能尽量保证都是大家个人能抢。

“研学游”如何走出乱象? 北京出台“研学游”新规 严禁打着名校旗号收客

像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现实中,有些机构明明知道清华、北大入校有限制性条件,却通过“打信息差、在广告上打擦边球”等手段,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进而忽悠家长报名。此次北京市文旅局正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发布了“3.0版研学旅游服务规范”。除了严禁“打着名校旗号收客”外,还有哪些具体规定呢?

北京出台“研学游”新规 严禁打着名校旗号收客

《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对全市旅行社组织研学旅游服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旅行社应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有针对性设计开发研学旅游课程,以各学段各年级教学内容为参照,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精选主题,(确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学”,)避免“只旅不学”;对研学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时,必须真实、清晰、准确明示研学旅游课程内容、师资情况,以及行程、交通、住宿、餐饮、是否进入学校参观和体验等关键核心内容,严禁用夸大、模糊、偷换概念、语焉不详等方式虚假宣传揽客组团;严禁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应从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

其次,旅行社要针对研学旅游参与者都是中小学生的特点,优中选优确定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供应方;应与学生法定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签订包价旅游合同,明确研学旅游的内容、导师、行程安排、服务标准、安全责任、退费标准、不可抗力等条款;收取研学旅游定金或费用时,要按规定存入公司对公账户,不得诱导通过添加旅行社员工私人微信、支付宝等,将研学旅游定金和费用转入旅行社员工个人账户。

《规范》还明确,旅行社应规范备案电子行程单,依规如实准确填报导游、司机、研学旅游团成员、线路安排、研学旅游点位等信息;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符合标准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不得擅自变更行程、降低服务标准。

此外,旅行社要设立投诉受理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向游客多渠道公布投诉处理联系人和联系电话、邮箱等信息,确保及时收到、快速响应和妥善处理有关投诉。

专家:监管需要形成合力

专家表示,研学市场急速升温,但当前研学行业准入门槛仍然较低,市场鱼龙混杂,行业经营内容涉及教育、文旅、工商、科技等多个领域,监管需要形成合力。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应该由某个部门牵头,然后多部委联合执法,对这种研学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欺诈,包含价值的管制进行必要的管理。

新闻观察:研学游噱头化 既没“研”也没“学”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徐佳妮。佳妮,你好。看到这些乱象,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这些动辄花费成千上万元的名校研学游,到底游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名无实的“清北游”,让家长和孩子平白遭受损失。对此你怎么看?

研学游噱头化 既没“研”也没“学”

每到假期,研学游市场都呈爆发式增长。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研学团,期待孩子见见世面,但当激增的需求碰上了并不充分的供给,矛盾不可避免,暴露出诸多乱象。事实上不只新闻当中所报道的,名校深度游成“到此一游”,市面上一些其它的研学项目也鱼龙混杂,有很多家长在网上吐槽,比如安排很乱、住得很远,安全没有保障,价格虚高等等。所谓的研学游,既没有“研”也没有“学”,不少人直呼上当。研学游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方式,一些研学游项目只重营销,缺少“有营养”的内容,如此唯利是图,显然丢了行业立身之本。

推动研学游回归“学”的本质

这次北京市对这一乱象放大招,正是为了推动研学游回归本质。给旅行社宣传研学游画红线,同时鼓励旅行社开发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研学游产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毫无疑问,这一举措是对研学游市场的一次纠偏,拒绝研学游过度功利化、噱头化,让研学游有望回归到“学”的本位。我想,出台规定只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加强监管,旅行社也要自觉遵守规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家长们也需要理性看待研学游,不要盲目跟风。其实我想,只要孩子能有所收获,不管是去高校还是去田野,都是很好的选择。我们也观察到,现在也有一些家长放假把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走进大自然,体验不同的生活。不研学、不补课、不旅游,过一个接地气的假期也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说到底,不论以什么方式过假期,秉持一颗纯粹的心,孩子们才能有更多收获。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