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部分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共享病床”:缓解“一床难求”之忧 推动诊疗模式新变革
要住个院,结果病床“一床难求”,还得排队等,相信不少到大医院就诊的患者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为破解病床“一床难求”这个难题,眼下,我市部分医疗机构正积极探索“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也就是“共享病床”,让全院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从而缩短患者入院等待时间。那么,“共享病床” 如何实现“共享”?患者的体验如何?一起去看看。
共享病床”指的是让各科室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即医院哪个科室有床,患者就住哪里。每年秋冬季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眼下,不少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基本处于满床状态。以往此时,患者住院都需要等待空床腾出,才能分配到床位,而现在,厦门弘爱医院在科室满床的前提下,实施“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模式,通过统筹床位资源,让住院患者可以跨科室收治,床位使用效率提高50%以上。
患者 邱阿姨:本来以为要等上三五天,医生帮我找到(急诊科的)综合病区的(病床),很快就安排下去(入院)了。
“共享病床”意味着跨科室巡诊、跨区域护理。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弘爱医院建立了“首诊医生负责制”,由主诊医生全程负责跨科室“借床”患者的治疗,让医生跟着患者走。此外,依托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医院还根据病种类型、位置距离等协调“共享病床”,让“全院一张床”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厦门弘爱医院门诊住院部护士长 程诗音: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具(电子)住院证,患者可以自己预约本(科室)病房住院,如果本(科室)病房住院床位满的情况下,可以预约共享床位。
不仅是厦门弘爱医院,每年的秋冬季节,面对大量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儿童患者,厦门市儿童医院也会积极调配床位资源,将非内科病区的部分床位作为“共享病床”,保证让需要住院的患儿能够及时顺利收治。
多地医院试水“共享病床” 哪些难点需破解?
不止是厦门,近年来,北京、四川、重庆等地也有多家医院在试点“共享病床”。那么,各家医院在试行“共享病床”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在打通各科室间资源壁垒的同时,又该如何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我们接着来看。
医疗服务涉及患者生命,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目前,各试点医院基本建立了接诊医生负责制,医生随时到患者所在科室查房,而护理工作则由所在病区护理队伍统一管理。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医院在试点过程中出现过漏洞,即“两边都没管”,主责科室医生没能及时跟进,而床位所在科室的医生又认为这不是自己的患者,从而出现“漏管”现象。如何处理好管理上的衔接问题,确实令一些医院管理者犹豫。为此,在压实主诊医生责任的同时,各医院在实践过程中,基本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入院排床的顺序。面对紧急情况,也有兜底保障机制。(采集)比如,为了应对“借床”患者出现危急重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了紧急医疗救护快速反应小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董家鸿:这个小组是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科、急诊科、麻醉科,还有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保障每一个病区出现危重病人的时候,都能够获得快速的及时的规范的急救治疗。
厦门市儿童医院也专门建立了由呼吸科、感染科等专家组成的联合救治小组,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从护理的角度来说,“共享病床”模式对跨病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较高,不同科室之间的病情观察和疾病常规不尽相同,专科操作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面对专业壁垒,护理如何“接得住”也是一大难点。为了保证护理质量,厦门市儿童医院专门对患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厦门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护士长 张连治:每个科把科室一些基础疾病,给所有护士做了一个交叉培训,包括每个疾病的应急处理措施,相对应每个疾病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点,包括对家属的宣教 +一些病人如果有特殊情况,我们也会跟(首诊)医生做好提前沟通
除了担心医疗质量和安全之外,业界也有声音表示,跨科收治意味着医生需要管理的病人数量增加了,而且医生还得奔波于不同科室,这是否给医生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对此,不少试点医院的医生表示,认可“医生跟着患者走”的工作模式,也适应了这种工作节奏。此外,不少医院还不断升级信息系统,科学设置医生的动线,从最初的需要手动挨个查找空床,到现在加入了算法模型,已经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床位资源情况自动给医生推介床位,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的床位掌握在各科室手中,患者的收住情况事关科室绩效,影响医生收入。试点“共享病床”就意味着要将有限的床位资源共享出去,该科室则失去了一个收住患者的机会,便会影响科室的奖金。因此,为防止被其他科室占用,有些医生可能会降低收住院的标准,将本科室的空床先占上。业内人士认为,要在全院统一“床位是公共资源,而非科室所有”的观念,本科室收不满,必须将空床位贡献出来。在绩效方面,医生的医疗单元和护士的护理单元应该拆开计算,医疗项目的绩效归主责科室,护理项目绩效则归所在病区的护理团队,医护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新闻观察:“共享病床”模式 让全院床位充分释放
“一床难求”好像是不少医院长期面临的一个“痛点”了,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床位紧张,以及“忙闲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共享病床”模式应运而生。对此你怎么看?
“共享病床”模式 让全院床位充分释放
说到这个“共享病床”,让我想到之前在医院采访的经历。那几次去采访都是因为我市流感高发,有一次是支原体肺炎高发。然后那几次去医院看到的场景就是科室的病床都要摆到医院过道了,收治的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床位告急医护人员连轴转。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医院在尝试做类似“共享病床”的操作了,就是开放其它科室的床位,来消化更多的病人。因为如果不这么操作的话,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科室就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病患也会因此延误治疗。那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共享病床”的探索,其实就是把这些特殊时期的特殊操作,作为一个常态化的模式发展下去,以此来缓解不同科室病床“忙闲不均”的现象。
“共享病床”其实就是将全院的病床作为共用资源,实现床位利用最大化,让全院病床充分释放,病床管理灵活起来,有效缓解患者入院难的问题,减少他们因为等待床位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和不便,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能。
缓解“一床难求”之忧 仍面临不小挑战
“共享病床”的理念是非常好,但是实施起来,不管对于医院还是医护人员其实都面临不小的挑战。比如跨科室病人要如何管理?医生跟着病人跑现实吗?会不会给医护人员增加额外的工作负担?您又是怎么看这些问题?
是,“共享病床”的探索理想很丰满,现实要面临的挑战确实也不少。因为这不仅仅是解决床位问题这么简单,床位搞定了,后续的治疗过程,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可能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和颠覆。比如医疗安全问题,因为跨科室收治可能会增加医疗风险,而且不见得什么科室都能开放“共享病床”,比如传染性比较强的呼吸道疾病,它的跨科室收治难度就比较大。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建立严格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跨科室会诊机制来避免一些额外的医疗风险。
还有“共享病床”,让医生跟着病人跑,会导致医生需要频繁跑动查房管理患者,增加医生工作负担。这可能就需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团队建设等方式来减轻医生负担。对于院方而言,要探索“共享病床”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数据做支撑支持床位统一管理和调配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另外是不是还可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科室积极参与床位共享工作,避免科室间的工作以及利益冲突。所以提出“共享病床”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后续怎么解决一个个难题和挑战,也是迈入这一步关键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