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新闻》年终特别报道《台海这一年》。尽管两岸关系严峻复杂,但依旧阻挡不住两岸同胞希望交流交心的热情,渴望走近走亲的期盼。2024年,两岸交流合作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两岸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一系列的合作、交流、互动,恰似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海峡。
大熊猫憨态可掬,津津有味地吃着竹子,治愈力满满,这岁月静好的一幕,让台青们兴奋不已,马英九也情不自禁,开心地来了一张“爱的合影”。
厦门卫视记者:大熊猫是深受两岸同胞喜爱的国宝,也是和平友爱的化身。今年12月18日至26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赴黑龙江、四川参访,这是他近两年第三次率团访问大陆。参访四川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就是其中一站。值得一提的是,马英九此行距离月初大陆高校师生团结束访台行也才两周,当时访问团同样受到了岛内同胞的热烈欢迎。两岸年轻人的青春之约和双向奔赴,为今年度的两岸交流热潮,增添了最靓丽的一笔。
今年4月和12月,马英九两度率台湾青年学生“登陆”交流,参访广东、陕西、北京、黑龙江、四川等地,希望借由青年间的交流,增进了解,加深情谊,为两岸累积更多的善意。
台湾青年 赖政纬:身为台湾的“大当归”,我觉得这次来到哈尔滨,我感觉到的是祖国的千里冰封,白雪皑皑,美不胜收。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 马英九:热情的人不怕冷,尽管外部环境“冰天雪地”,但两岸青年交流其乐融融,气氛热烈,再坚硬的“冰雪”也将经此融化。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11月27日至12月5日,由7所大陆高校40名师生组成的访问团赴台交流,也受到热烈的欢迎,在岛内掀起“马龙旋风”。
台湾民众 杨女士:(马龙)球品好,人品也很好,有卡片跟一些我拍的照片,还有伴手礼想要送给他。
访问团成员 奥运冠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生 马龙:我也没想到在台湾,乒乓球会在每个大学里都这么火,都有这种社团,我也邀请他们,希望以后有机会来北京体育大学来参观学习。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 萧旭岑:体育或者是说两岸青年交流,永远都是两岸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说宁愿要打球,不要打仗。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的主流民意。只有交流合作与融合发展才能给两岸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即便民进党当局用尽威胁恐吓手段,依旧阻挡不住两岸民间自发的交流热潮。今年6月,7000多名台湾同胞跨海而来,到福建参加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
台湾云林县县长 张丽善:我带来台湾的主流民意,期待台海和平,互惠互利 共存共荣,共同打开两岸欣欣向荣的愿景。
新党副发言人 游智彬:台湾经验跟大陆经验是可以相互融合,一起来推动两岸同胞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统一联盟党主席 戚嘉林:我们都同属于一个中华民族,我们应该共同建构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也参与这个伟大民族的复兴。
两岸交流的大门已经打开,岂是民进党当局说关闭就能关闭的。民进党当局阻挠打压两岸民间交流的力度越大,两岸民众反抗的力道就会越大。(cg)根据台湾媒体今年12月15日公布的民调,高达72.1%的台北市民,支持今年按惯例继续举办“上海台北双城论坛”,64.8%的台北市民认为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透过论坛进行对话。在此背景下,12月16日,“双城论坛”如期在台北登场。
台北市长 蒋万安:“双城论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城市间的观摩交流,它还有我向来强调的“双城好 两岸好”,我要再次重申,和平是可贵 冲突是不智的。
上海市副市长 华源:越来越多的台北市民,走进上海 了解上海,越来越多的台北青年留在上海,与上海青年携手追梦。
台湾时事评论员 谢志传:台商也都希望“双城论坛”可以继续,两岸的民众也希望两岸的交流可以持续,民意一定压过党意,所以民进党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他们失去的民意会越来越多。
密切的交流,促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能够进一步积累两岸善意,培养彼此互信。台湾民间尤其年轻群体对大陆的印象正在发生改变。
台青 张畯:这边人太热情了,不自觉地那个腔调就渐渐有了,干啥呢,还有嘎嘎香。
台青 蔡曜谦:整个中国大陆的崛起,我觉得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因为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已经在国际上面,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整个蓬勃发展的活力。
亲眼见证大陆综合实力的飞跃,许多台湾同胞也发自内心地为祖国点赞,认同感不断加强。今年11月,台海军前舰长吕礼诗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的一句真情流露,让绿营破防,却让更多人感觉提气。
台海军前舰长 吕礼诗:把这一些实际上的真相,告诉大家,让大家观众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强。
台湾时事评论员 林明正:这种中国人的情结和中国人的情怀,会被点燃起来。
厦门卫视记者: 2024年,海峡之间暖流涌动,在这其中,闽台之间的互动尤为热络。这一年来,福建积极做好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这篇大文章,(cg:欣欣向“融”)各领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台胞台企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两岸同胞同心同行,共同讲述“两岸一家亲”的故事。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一年多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经验,取得一批首创性对台融合发展成果。这一年,闽台经济融合不断推进:不少台资企业获得了大陆老字号认定、《福建省促进两岸标准共通条例》立法工作已正式启动、多支两岸产业投资基金先后设立……
在厦台商 厦门启原洋伞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淑贞:非常激动,有幸我们能够获得“厦门老字号”的称号,老字号品牌评定完以后,我们可以在各个平台多渠道,去展现我们的匠心精神。
这一年,闽台社会融合持续加速:福建落实落细首批225项同等待遇清单,取消台胞在闽暂住登记,实现台胞在闽定居落户“愿落尽落”……
在厦台胞 张立齐:办了这个定居证之后定居落户,其实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在这里有归属感。
这一年,闽台情感融合日渐深化,福建正日益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先“小三通”船汽笛声破一下,再接正文
为加速构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经济特区厦门继续从制度创新入手,高水平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这一年,厦门落地全国首单两岸融合人民币债券;率先全国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牵头推出157项共通标准;出台大陆首部鼓励台青就业创业地方性法规,实施在厦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政策,惠及台胞近万人、台企近千家。
在厦台胞 赖钰匀:这个补贴的话我觉得是最实惠,我们会觉得说好像更安心,有更多的实惠,愿意去做更多积极的事情。
在厦台商 杨应雄:在共通标准平台上,把我们企业的标准放到里面,大陆消费者能更有信心来购买,对我们品牌的推广是非常有帮助的。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 厦门台商协会荣誉会长 吴家莹:大陆对我们台湾同胞的深情厚谊,在政策层面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处处为了我们台胞来着想,也让更多的台湾专业人士,有机会在我们厦门,在大陆展现自身的价值。
厦门卫视记者: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度来闽考察,谆谆嘱托要“继续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建设好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大道之行,壮阔无垠。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新愿景、新希望、新未来,期待有更多台湾同胞能够和我们携手探新路、促融合;共建温馨美好的两岸共同“生活圈”。
台湾民众:其实人心是挡不住的,我们还是要成为一家人,这是永远分不开的。
在厦台青 蔡雅静:我们是同一个母亲,同一个发源地,所以我希望我们之后能够更加理解对方,更加相互交流,然后进一步深化合作。
厦门民众 杨云超:我们的交流是越走越近,也是越走越亲密的,那么拥抱2025,我也希望我们两岸的青年同胞,能够再度跨越海峡的距离,做到双向奔赴,共同续写好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