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制鼓技艺是海沧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张明华做鼓二十多年,他把中国鼓卖到了世界各地,也一直在推动鼓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大众。这两年,张明华遇到了不小压力和挑战,但他说,鼓声一响,就有勇气再往前走。我们一起去听听明华的“鼓”事。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每一个鼓都是要经过捶打的,这二十几年可能真的是付出我所有的心力出来,做这个工厂以来今年是最难的一年。得先生存下去,你才能谈后面的梦想,对不对?五十几岁其实不应该还要去做怎么样,但是觉得这个没人做。鼓声一打起来,你要跟着鼓声一直往前走。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我也没有想到说我会去做这个东西的,我以前是做外贸的,其实我是做生意的,2000年的时候接触到一个日本的老师,他想在中国买鼓,我也找了很久,一直找不到他想要的鼓,我就想想说,不然我自己来做一个加工,加工感觉就是说达不到我们自己的要求,后面想想以为说做这个不是很难,那就是说不然我自己学来做看看。
现场:那个黄色的,就是我做的第一个大鼓。一直放着没卖。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不管大鼓小鼓全部是手工制 作,我们的鼓主要一半以上就是出口东南亚、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从一个小鼓一直做,越做越大,好像成绩越来越好,无形中一直陷进去,我也是为了一个理想,能做好中国鼓,能把这个中国鼓更多地表现出来,更好。一个机会里面就认识了一些学校,然后我就想说能不能把这个东西推到学校,推到大众里面去。
海沧区霞阳小学打击乐团指导老师 白杨:我们这个鼓乐团基本上是张明华老师带过来的,2016年开始摸索的话,其实期间张明华老师一直在不停支持我们,比如说有一些鼓免费给我们使用,然后他一直不停很支持我们社团,一直到现在。鼓的话学起来经济上压力不是很大,然后就很适合我们这种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把美育这一块给它提升到很好。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这种传统的东西是一定要有一些人来坚持的。
海沧区青少年宫打击乐老师 邓佳蓉:对。师傅也很不容易一直坚持做,扛过疫情一直到现在。我们这5年很难。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市场好像就是变得很安静,5年前到现在的材料涨了30%,我们价格连5%都上涨不了,而且量一直变少,什么原因不知道,但是我们也真的是有一定的难度在里面,我们现在同时一直在开发不一样的东西,包括一些生活上的产品,做香炉,做手机架,这个是夜灯。你的很多理想都没办法实现,首先我们要把自己先生存下去,能活下来,或许你可能会更好。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我们现在中国鼓我想说怎么样去把它做起来,我想说跟你探讨一下,把社会上的这些团体看能不能给它做起来。
办中国鼓文化节认识柯老师,后面他也是想说在我们厦门看能不能做。
打击乐老师 蝌蚪:是有搬过店是吧?我搬过好几次店了,我们像打不死的小强能生存,因为生活还是得过。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鼓声其实也会带动一个人的精神,而且会鼓励你说你可以再往前再走。看到他们那么用劲在打鼓的话,你也觉得说我们也要用一股劲跟着上去。
我最后的目标就是我要是能有一个比如说以中国鼓为主题的一个,不管是口袋公园或者文化公园,中国这种几千年的鼓文化没人做,我要是第一个人能做,对文化来说也是好事。那个鼓的鼓劲一直牵着我。
这么多的鼓放在这里,有时候看看你会觉得说,会不会很丧气或者会不会很失落,其实我不会,虽然是它可能还在我这里,不在客人那边,比如说到周末我一个人来里面逛逛,我看了一下,我还是觉得很开心,这是我的作品。
现场:真的是有时候微信里一看,客人说张老师你的东西太完美了,我就不管赚不赚得到钱,其实是很高兴很开心。
现场:请小合奏或重奏6号队伍,他们演奏的曲目是进击。
海沧区“闽南制鼓技艺”非遗传承人 张明华:其实做这些跟生意是没有多大关系,我想说把这中国几千年的鼓文化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鼓是有力量的。
到现在来说我觉得是没有后悔,真的是没有后悔,还是一直想再往前走,再努力看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