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如何育能工巧匠?: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更新 增设40个新专业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路径。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不断加速,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不断增强。国家层面和各地也积极布局施策,持续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高端人才。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共增设40个新专业,近日又新公布了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这些职业教育新专业、新课程和人才培养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未来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
近日,教育部完成2024年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工作,共增设40个新专业,近3年已累计增设85个专业。增设后职业教育设置的专业总数达到1434个,涉及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本年度增补的40个新专业中,有3个中职专业、20个高职专科专业、17个职业本科专业。增补的新专业主要围绕6个方向。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增设电子信息材料应用技术、航空复合材料智造工程技术、航天装备精密制造技术、智慧综合能源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专业。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设营养配餐服务、眼镜造型设计与工艺等专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增设现代工业清洗技术、装配化装修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关专业。助力乡村振兴,增设乡村治理技术、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应用技术、茶叶生产与应用技术等专业。服务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和服务体育强国建设是第五和第六个方向,增设生态环境数智化监测技术、足球运动与管理等专业。
这次公布的新增补专业,所有职业院校都可以依法自主设置,备案后即可在2025年招生。
除了新专业,教育部近日还公布了新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914门课程经过遴选脱颖而出,其中超过60%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养老托育等民生紧缺领域相关。比如,“焊接机器人操作基础”“面包生产技术”等一批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优质课程入选。
据了解,本次入选的914门课程,每学期有近600万人次选课上课。教育部要求入选课程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并向社会免费提供不少于5年的教学服务,平台还将通过课程AI伴学、技能图谱、多样化AI教学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路径,优化学习体验。
职业教育如何育能工巧匠?厦门职业院校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加速培育人才
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到我们厦门的职业院校去看一看。
走进厦门技师学院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如何调试工业机器人。 今年,学院新开设了 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工厂中的工作情境搬到课堂,让学生在更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厦门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 宋勇:在课程当中设置了一些机械加工的课程,让学生具备多学科的能力, 更好适应企业各方面发展。我们有安排了专门一年的岗位实习,这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
目前,厦门技师学院有设置 36个专业, 涉及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等共9大类 。学院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重点专业为基础, 对接厦门“ 4+4+6 ”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与我市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集群。
厦门技师学院院长 黄曼霞:2025年我们学院将会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还有健身指导与管理这两个新专业,同时有两个专业的方向也会调整。让我们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成为真正符合新时代,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 我市还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积极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组建闽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教联合体,成立现代水产、智能家居、数字影视等3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是闽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教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之一。目前,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共有云计算技术应用、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等四个专业,依托产教联合体,学院搭建了“双师型”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每个专业都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还先后建成华为鸿蒙开发者训练中心、人工智能训练营等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促进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陈嵚崟:我们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成员单位,共同去调研产业的岗位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团队去开发相应的课程。今年开始我们相关的课程转向鸿蒙开发的教学,课程在不断调整,符合产业的需求。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校长 唐宁:我们将布局更多跟新能源有关的专业群,跟低空经济有关的,包括航空维修的相关专业,还有生物医药专业,为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新闻观察:培养高技能人才 筑牢产业升级基石】
今天的新闻观察员是巨东红。巨老师,您怎么看待目前我们厦门的职业学校作出的专业优化设置?今后要如何持续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端专业技能人才?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战略任务,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基础。我市历来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16条举措针对厦门以往技能人才工作难点重点,围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促进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为出发点,亮点之一是提出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设置配套学科,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探索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厦门市民办技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将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办学保障和办学效果等四个方面对技工教育学校进行全面评估,以推动技工院校专注内涵建设、致力提升办学质量,培养输出专业技能人才。
在技工教育方面,我们厦门的职业院校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专业与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高。职业教育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响应快,动态调整专业,如低空经济提出后,布局低空经济专业群,发展包括航空维修的相关专业;二是以产教融合帮助学生提高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和技能竞赛,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实际需求。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专业设置还有优化空间,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高技能人才留厦率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将产业布局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更紧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对产业升级亟需的技师学院毕业生制定适当的留厦政策,确保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能够留下来,用得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