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头条。近年来,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少子化、老龄化趋势明显。而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为此,国家在支持生育方面持续发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再次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包括: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以及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厦门积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强化生育服务支持 加强生殖健康服务
那么,在厦门,生育服务支持都有哪些具体举措呢?一起来看。
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以及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是改善孕产妇生育体验的重要方面。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正在为王女士进行产后盆底修复,通过盆底肌肉锻炼指导,帮助王女士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像这样的产后康复服务,是医院提升孕产体验的举措之一。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还开设孕期一体化门诊,为孕妈妈提供“一站式”产检和“管家式”陪检等服务,免去在多个科室来回奔波的烦扰。
市民 王女士:医生会根据产妇的情况,判断是可以顺产还是剖腹产,这一点会比较好,因为像我们一胎妈妈是没有这种心理准备的,医生会给很好的建议,助产士也很温柔,会给你按摩,消除对生孩子这件事的恐惧。
除了进一步改善孕产妇生育体验,我市还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在今年9月,将“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8项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并将“取卵针”“胚胎移植管”等2类可另行收费的医用耗材,也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目前,我市共有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以及厦门安宝医院4家人类辅助生殖机构。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厦门市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主任 李萍: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里,因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或者是基因病的做胚胎活检,也是可以纳入医保的,辅助生殖技术一个是“想生生不了”在技术上可以(帮助)完成,纳入医保以后,缓解他们(有生育意愿家庭)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都会减轻一部分。
说完“怎么生”,再来看看“怎么养”。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也是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 。作为全国第一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厦门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立足需求和问题,不断先行先试。例如,在全国首创出台托育服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规定,在福建省率先出台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在福建省最先出台小微型托育点管理暂行办法,弥补省内备案空白,发布全省首个产后母婴生活照护服务领域的合同缔约指南等等。
厦门积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推进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建设 加强育幼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厦门不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多元化供给,积极推进 爱邻护幼 托育服务点建设,创新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让婴幼儿家庭有得托、托得起、托得好。
为扩大普惠托育服务多元化供给,当前我市正积极推进社区(村)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建设,全市计划建立不少于80个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利用周末时间让更多婴幼儿家庭体验托育服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有17家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投入运行。位于思明区的这家普惠托育机构,是近期新设立的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主要面向周边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普惠托育服务,利用周末为0至3岁的婴幼儿家庭,免费提供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服务,同时开展育儿指导、家托共育等服务,增强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家长 高女士:对我们双职工来说,如果我们周末有加班或者是其他事情,能让我们把孩子送过来托育,我觉得对我们是一种减负。
幼蒙考拉托育云顶园园长 陈慧兰:我们会对附近居民提供一些专业的(服务),比如说像科学育儿的一些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比如像乳儿的代养,辅食如何去制作,大一些的孩子,怎么解决他的分离焦虑、(提升)安全感。
此外,我市还创新探索托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医育结合新模式,在市、区两级妇幼保健院设立“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指导中心”,建立托育机构发育偏移儿童早期识别—评价—就诊机制。同时,发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派儿童保健科医生担任托育机构健康指导员,定期开展卫生保健、育儿指导、健康宣教等。近期,湖里区妇幼保健院与湖里区70家托育机构完成医育结合协作项目签约,接下来将为这些托育机构提供入托婴幼儿健康体检、在托婴幼儿健康筛查、科学育儿指导等多项服务,帮助托育机构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 李少维:(开展)发育方面的一些筛查,还有一些医育结合的服务包,会涉及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育,还有一些中医保健等内容,都能够前移到托育机构去完成,让托育机构更好了解婴幼儿的健康状态,从而协助他们更好制定养育照护的方案。
真优宝贝·萌托里托育负责人 王颖:医护人员会给我们的托育师提供培训,涵盖婴幼儿照护、早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提供像是卫生消毒、健康管理方面的实操演练,提高我们托育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让家长更安心、放心把孩子送到我们托育机构。
【新闻观察:生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政策落地要直击痛点 “对症下药”】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胡兰兰,正如刚才新闻中说到的,我国当下面临的人口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性特征明显。在这个背景下,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你怎么看?
可能在不少人的认知里,生孩子是很个人的事情,但其实生育即是家事也是国事。它既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小幸福”,也关系到民族发展的“国之大者”。 现在生育率持续低迷究其源头,主要还是大家普遍觉得生育的成本、风险和代价太高,而生育的收益、效用和回报相对较少,普遍进入成本约束型低生育时期。所以要提高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让年轻人想生又敢生,就必须要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这些年,我们国家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上,还是做了不少的努力。比如从提高生育保险报销比例、延长享受生育津贴时间,到延长女性生育假、产假,增设男性陪产假等等。除了国家层面,近年来,各地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过程中,也都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尝试,生育友好型社会正在逐步建设中。
刚才在新闻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本地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措施。但是,生育支持政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政策落地过程中,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更好地让这些生育支持政策落地实行,真正起到效果?
是的,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无法一蹴而就,要从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出发。以托育服务为例,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家庭当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给和需求缺口确实还很大。如何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除此之外,还有相关政策法规衔接不畅,落实效果跟预期存在差距,生育保险制度覆盖面小,筹资渠道比较单一等等,都会影响到生育支持政策能否更好落地实行。
另外,要解决很多年轻人“不愿生”“不敢生”的困扰,就需要“对症下药”,各地的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落实改革举措,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就是要做好“育”的保障,减轻“养”的负担,激发更多“生”的意愿。直击生育问题的痛点、难点,在政策落地中出实招、见实效。我想这样才能让一个个生育支持政策真正在个体上起到作用,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