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们栏目持续关注了厦门市一些道路上安装的阻车桩给道路“添堵”的情况。节目播出后,不少市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向我们反映,还有很多路段也有同样的问题,希望能够“还路于民”。这些阻车桩到底是什么部门安装的?设置有没有标准,合不合理呢?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今天记者再次上路展开调查,一起来看。
上午,记者首先来到思明区湖明西路附近的这条区间道路。这条路长约300米,道路被这种20厘米高的阻车桩分隔成两个车道。由于两旁有不少商业店面,有些货车在卸货,有些司机去附近购物,临时停放的车辆,还是占用了一个车道。
驾驶员:(您觉得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隔离设施)防止乱停车,(那您这是)我临时买菜,(这不会堵住吗)看车流量,这时候不会。
记者 熊伟:我们看到这一段路中间的隔离设施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中间大概有十几米的空隙,我们在现场观察发现,当有车辆临时停放在这边的时候,其它经过的车辆会通过隔离设施中间的空隙,绕行至对面车道通行。
附近居民们说,这条道路在安装阻车桩之前,确实存在一些车辆违停的情况。两年前,相关部门安装了阻车桩。但由于周边居民经常会开车来买菜,周边店家也有进货的需求,安装了阻车桩后,这里违停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堵了。
附近居民:像我们开车,一看那边来车了就停在这不要走,等他过来了你再走,要不然你就后退,退回来,让他先过去。
附近居民:我感觉设这个没有什么意义,电动车,开车来接送学生,要方便,交通高峰期停一下,第二辆马上堵住,这边又过不了,(车辆)拐弯又拐不出来。
附近居民说,由于阻车桩只有20厘米高,还经常有车辆不小心撞到。与其占道阻路,不如还路于民。
记者 熊伟: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的说法,这一路段设置这样的隔离设施是为了解决乱停车的情况,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即使这里设置了这样的隔离设施,乱停车的情况依旧存在。
在昨天的报道中,记者走访了卧龙路、古楼路、香莲路,这三条安装了阻车桩的道路,分属于嘉莲街道和莲前街道。今天,两个街道回应称,这些阻车桩大部分是在2018、2019年安装的,都安装在一些老旧小区周边的小路,全部为双向两车道。安装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些道路违法停车现象严重,挤占车辆通行空间导致道路拥堵,经过街道、交警、公安、城管等部门的现场调研审批后,由街道出资购买设备并施工安装的。
随后记者又来到思明交警大队了解情况。交警介绍,目前思明区一共有25条道路安装了阻车桩,都是停车矛盾高发区域。这些道路都是双向两车道,一旦有违法停车,就会导致道路严重拥堵,单依靠交警巡查处罚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安装阻车桩之后,车道宽度仅容许一辆车通行,基本杜绝违法停车,但确实引发了一些车辆刮擦事故。
交警部门表示,阻车桩的安装,目前没有明确的统一规范,接下来他们会再研究论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通行秩序和通行安全等情况来进行调整,部分区域交通情况有变化的,可以拆除就拆除,不够醒目的加装警示桩,尽量减小对行车的影响。
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通过安装阻车桩的方式,来管理违停,不仅“一刀切”,而且不美观,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也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
市民:我之前碰到过,有碰到,因为你要碰到刮蹭到的话,这条路就更堵死了,违停的话,应该最有效的办法应该就是交警(查处),就交警更多地巡查一下。
市民:晚上如果不注意看,本来车道就窄,就比较容易磕到车这样子,为了防止违停来做这些动作,我觉得好像没必要,平时一些监管宣导那些可能更重要。
城市管理需要精细化,违停管理是否还有更优解?希望管理部门能够多一些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