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生育话题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水平,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发布,据专家推测可能会更低。
我们再来解读一下总和生育率这个数据,它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让出生和死亡逐渐趋于均衡。而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若干措施》支持生育: 从四个方面提出13项任务安排
而生育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会导致人口减少以及老龄化不断加深,反过来削弱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潜力。为了鼓励生育,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四个方面提出13项任务安排。
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增强生育保险的保障功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四项任务。具体措施包括: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加大对生育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
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司长 杨文庄:扩大分娩镇痛试点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技术,提升分娩镇痛的覆盖范围,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增强医疗服务的舒适化程度,提高孕产妇就医的满意度。
在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促进儿童发展和保护四项任务。
在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方面,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住房支持政策、强化职工权益保障三项任务。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对女职工特别是孕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等。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杨菊华:(《若干措施》)强调了要推动女性的,也就是推动育儿者的劳动保障权利。因为育儿者是生育、养育、教育的主体,她们在职场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境。《若干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她们面临的一些困境。
强调全人群性 全程性和全局性
专家表示,此次《若干措施》的亮点可以总结为“三全性”,即全人群性,措施提出有条件的地方,生育保险要纳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人群,同时还要探索非就业人员的生育保险制度,关注了这些被忽视的群体。二为全程性,关注从婚嫁到孕产到生到育到教的全过程;三是全局性,《若干措施》提出的生育休假制度、生育补贴制度、发展普惠托育等,为育龄人群不仅提供经济支持、服务支持,也有着时间支持、文化支持等。
中央民族大学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杨菊华:经济支持更多是缓解育儿的经济成本压力,而时间支持、服务支持,包括产假、陪产假、家庭育儿假,能够降低女性的机会成本,让她们能够在职场和家庭双双出彩。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若干措施》支持生育: 降低生育 养育 教育成本 是稳定生育率的关键
和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初期更侧重政策体系的全面性不同,这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更针对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痛点难点。这些措施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专家表示,目前大家普遍的生育意愿,还是高于现在的总和生育率的。也就是说许多家庭,还是面临着生育、养育、教育这些方面的一些难题。所以并没有真实地反映现在的生育意愿。因此,就需要我们大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的环境。真正能够使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降低,使这些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 杨凡:我觉得急难愁盼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不好生、不好带,第二个是养不起,第三个是不想生。不好生不好带主要体现在生育和育儿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服务不足,比如说在孕产期的医疗服务方面,还有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0到3岁没有人来照顾孩子。第二个方面是生育成本太高,这种生育成本高不仅体现在生育、养育、教育孩子的经济成本,直接所付出的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时间成本。
这次出台的《若干措施》就有很多细节的设置,比如说在教育政策方面,提到了“长幼随学”制度,也就是说一个家庭多个子女能在同一所学校就学。还有在普惠托育服务的支持体系方面,提到了从监管、人才的培养,补贴、税费的减免等多个方面落实这一政策,这些都是政策细节可行性的体现。
专家指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积极应对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关键举措。生育支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协调发力,持续推动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新闻观察:打造系统性组合拳 提高政策成效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新闻中专家对新政做了详细解读,除了分析具体的措施条例外,你怎么看待这份《若干措施》?
前些年,在支持生育方面,不少地方和领域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不过,这些措施之间相对独立,有点各自为政的感觉,我们也知道生育所涉及到的是很多方面的问题。这次的政策可以说是一个系统性的措施,从生育、养育、教育等几个方面来系统性支持,我觉得这种方式对于切实提高生育率来讲,可能会更加有效一些。此外,除了政策保障外,我觉得观念引导也很重要,在解决大家后顾之忧的同时,如何从意识层面鼓励生育,我觉得这不是靠短期内的一些宣传就能做到,可能还需要长期、多领域的可持续引导,这其实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你也提到了,生育所涉及到的面很多很杂,在政策引导下,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打破壁垒 寻找平衡点 让生育环境更加“友好”
如今,政策已经出台,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政策能够尽快落地,正是由于这次政策中涵盖的领域比较多,所以政策更需要明确谁来具体实施、具体落地。此外,措施与措施之间在落地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部门之间协调壁垒的问题,最终导致群众无法获益的情况,可能也是需要留意和解决问题。
此外,在支持生育的目标之下,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边界可能得厘清楚。毕竟支持生育所涵盖的领域多而杂,这其中涉及到的政策、市场化需求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在这其中找到平衡点,可能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切实的友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