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考”新变化:公告体现5处变化
相比以往,2025年度“国考”有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据华图教育助理副总裁、首席研究员刘有珍解读,2025国考公告有5处变化。变化一:全面考察考生整体素质,行测增设新考察内容;变化二:考试时间变化,备考时间延长;变化三:实行差额考察的会在面试公告中载明差额比例;变化四:注重基层导向不变,更大比例和数量的岗位导向基层;变化五:继续实行试卷分级分类,考试更加科学。
一直在筹备202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应届毕业生沈薇,在公告发布后,报考了一个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岗位。
202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 沈薇 :因为我本科学的是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儿童这块,我留学的时候专业是童年研究。筛选下来发现匹配的专业非常少,岗位非常少,然后有一个岗位比较符合,是针对家庭还有儿童研究写一些相关的文章,所以它的要求和我的(预期)岗位比较符合。
沈薇的案例折射出近几年国考招录的趋势,首先是应届生的招录人数始终呈增长趋势,近3年应届生招录人数占比超过66%。同时,报考职位对专业的要求也更加严格,2024年有专业限制的职位占比高达99.91%,只有极少数职位不限制专业。而今年的国考只有25人、22个岗位不限专业,其余职位均设置了明确的专业需求。
202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 班莉芝:今年的目标岗位是广西柳州的一个岗位,然后想报考这个岗,可能更多的是基于我自身专业的限制。
也因为专业要求严格,在报名热度攀升的同时,岗位“冷热不均”的现象也依旧存在,本次国考报名,在第三天就出现“千人争一岗”的现象。比如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该职位招考人数为1人, 截至18日晚,报考这个职位且审查通过的人数已经达到2697人,还有1981人待审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18日晚,仍有894个岗位无人报考,这些岗位有的不仅对政治面貌、基层工作经验、服务基层工作经历等有要求,同时还强调岗位工作强度大,限男性报考。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对考生而言报考需要更有针对性。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这次的变化实际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针对于岗位的一些具体要求,考核的方式,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分类上面更精细化了。更能够贴合本身岗位具体的一些需求,那同时也是对我们考生在备考的时候 提出来一些挑战。
2025“国考”新变化:放宽报名年龄和应届身份门槛
此外,这次国考在继续向应届生及基层一线倾斜的基础上,放宽了考生报名的年龄和对应届身份的认定。
2025“国考”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占招录总数近7成;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招录政策继续向应届毕业生和基层一线倾斜。此外,本次国考公告明确,报考者年龄一般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对于2025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到40周岁以下。2023年和2024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且满足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条件的,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 江爱萍:从我们整个报考的角度,我们看到每年实际上都是非常火爆的,那也体现了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愿意更多地参与到国家建设里面去,也提醒一下所有考生,如果只是为了求稳,求对自己的个人发展,而不是说站在为公众服务,这种投入的这种角度,那可能你未来职业发展上可能会失望,建议是理性地选择,理性地报考。
此外,2025“国考”行测科目,增设了“政治理论”部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此前行测科目分为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2025“国考”为了突出公务员的政治属性,在行测科目增设了“政治理论”部分,这也给考生备考带来了新的挑战。
某教育机构考试辅导老师 李新:它主要测查报考者的理论掌握,对党的创新理论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情况,那其它部分的题量有可能会减少,因为整体题量它是不变的,所以行测整体的考试格局可能会因新增部分它有一定的调整,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是更高的,需要考生在不同模块之间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新闻观察:一“松”一“紧”两个特点 呈现公务员人才选拔更强针对性】
你对本次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有哪些观察?
近些年来,关于公务员考试的话题已成了每年的热点新闻之一,今年也不例外。相比往年,我最关注的是“松”和“紧”。首先,这个松,是今年的对报考年龄和应届毕业生的认定条件都有所放宽。而“紧”,指的是,报告的岗位对专业的限制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一“松”一“紧”背后,我看到的是国家对公务员人才选拔,有着更加明确的针对性。对于那些以往不符合年龄,却有着真才实学的研究生、博士生,同样也能够通过公务员招录。但同时,也是提醒考生们,考公不是唯一或“最优解”。是否选择国考,选择什么岗位,关键要认清自己是否合适,是否愿意将青春梦、个人梦与家国梦、中国梦融为一体。
平心而论,“考公考编”“升学”固然不失为生涯规划不错的选择, 说到底,这些年来国考一直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成功“上岸”的人少之又少。在同龄人应试热潮下,应该保持冷思考,正确认识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并热爱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学会主动走出“国考之困”,多方面拓展自己的发展渠道,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职业道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添砖加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