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无人机惊扰野生动物,该管管了
2024/10/12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

近日,一段无人机飞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吓得大熊猫“花花”爬上了树的视频引发众怒。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通报,游客张某某在大熊猫外展场地上方放飞无人机,现场安保人员发现后立即采取措施将无人机截获并报警。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张某某给予行政处罚,熊猫基地决定禁止其终身进入园区(含熊猫谷)参观。

近年来,使用无人机记录出行的美好瞬间成为消费娱乐领域的新趋势。据中国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超126万架无人机,同比增长约32%。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超2300万小时。随之而来的是无视法规的“黑飞”活动日益增多,其中,使用无人机干扰野生动物正常栖息的“乱飞”行为也开始浮现,成为无人机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无人机航拍会惊扰野生动物吗?与游客朝夕相处的圈养大熊猫都对无人机如此恐惧,那些生活在野外环境、对人类更加警惕的兽类和鸟类会作何反应不言而喻。

2024年3月,一架无人机在嘉峪关市拍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遗鸥时,鸟群受到惊吓纷纷逃离,一只遗鸥躲避不及从空中坠落;2023年5月,新疆赛里木湖,被无人机长时间近距离拍摄的大天鹅不堪其扰,愤而将其拍入水中;在陕西秦岭,发生过无人机将川金丝猴猴群吓跑数公里的事件……可见,野生动物极易将无人机视作有严重威胁的对象,从而产生各类应激行为。

目前,政府部门已经对无人机航拍野生动物的行为做出了相关引导工作。例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19年全国春季候鸟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就指出,“引导公众树立文明观鸟、拍鸟理念……不得追逐惊扰野生鸟类,除科学研究等特殊用途外,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但是,工作部署不等同于法律法规,如果无人机惊扰野生动物的地点不在禁飞区、不在保护区,管理部门面对此类不文明行为时将缺乏相关处罚依据。因此,各地政府在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时,可根据本地野生动物保护形势实际情况,对无人机航拍野生动物做出合理限制。

在舆论引导方面,平台和媒体应做好把关工作。使用无人机航拍野生动物的不文明行为日渐盛行,主要原因是这些画面能够在社交平台上收获流量和关注,从而吸引更多人效仿,形成恶性循环。平台和媒体应加强自律,提升生态素养,对此类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不传播、不推广那些以牺牲野生动物福祉为代价的所谓“精彩”画面,积极推广和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

无人机作为一种工具,本身是无罪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如果利用得当,无人机同样能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保护区地广人稀,林草、公安部门依靠徒步、驱车巡护和视频监控等传统管护方式难以建立严密的保护网络,而无人机巡护将大大提升巡护面积、频次,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还能对研究野生动物繁衍、迁徙的监测工作提供便利。据相关测试,只要保证无人机一定的飞行高度,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真正热爱航拍的“飞手”来说,其实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不文明飞行行为,因为层出不穷的“黑飞”“乱飞”只会损害无人机的飞行环境,压缩无人机的飞行空间。管理部门、厂商和平台应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起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以规范无人机航拍野生动物的行为,维护无人机飞行爱好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