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去乡“厦”:青礁村的蝶变与新生
2024/10/11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

青礁村,位于海沧与角美交界。先前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人口流失、古厝废弃,这里一度成了“空壳村”。不过,近些年,青礁村却先后获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什么让青礁村蝶变新生?我们跟着记者一起去寻找答案。

记者 肖鑫:这个国庆你会去哪?我的答案是去乡“厦”。

这里就是青礁村。来之前,我做了做功课,青礁从北宋建村至今,已经有着近千年的历史,这里至今还流传着“祖孙五代三尚书”“一村二十四进士”的佳话。行走在青礁村,仍然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红砖古厝。

记者 肖鑫:这里是青礁村的芦塘书院,听说这里是当地古厝活化利用的一个代表,今天这里有一场书画交流活动,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在现场,我遇到了台胞王嘉麟,她带着两个女儿也来参加这场书画交流活动。

海峡城乡发展基金社区营造员 王嘉麟:两岸的书画师,带着有台湾的小朋友,还有青礁本地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书画展,传承传统文化。

嘉麟还热情地向我介绍起芦塘书院,这间书院建造于清代嘉庆年间,是陈氏家族设立在宗祠内的学堂。由于年久失修,这里曾一度荒草丛生。而今,经过修旧如旧的修葺,这间书院焕发了新的生机,时常作为团建、研学等文化交流活动的场地空间。

我很好奇嘉麟为什么对这些如数家珍。她告诉我,从2018年开始,她们一家四口就从台湾高雄搬来了这里,成了“在地村民”。每逢芦塘书院有文化交流活动,她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参加。

王嘉麟女儿 陈衍羽:你今年读几年级?三年级。是在哪里呢?青礁小学。你喜不喜欢这个地方?喜欢。

海峡城乡发展基金社区营造员 王嘉麟:我留在青礁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这里是两岸宗亲交流很频繁的地方,再者是人情味,让我感觉到有家的感觉,风土民情跟我在台湾从小生长的地方非常相似,语言可以通。

嘉麟说,青礁与她的老家高雄相通的,还有一些“味道”,她推荐我可以去逛逛村里的凤梨酥观光工厂。

大家都叫我凤梨姐姐,凤梨姐姐等一下会教大家做凤梨酥,大拇指中间稍微给它按一按包好之后用手稍微揉一揉,揉成一个长条的。

怪不得叫观光工厂,原来在这里还能体验凤梨酥的制作。不过,比起做,我更想尝尝这凤梨酥。

记者 肖鑫:凤梨酥马上就要出炉了,看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戴上了手套,师傅是不是已经可以出炉了,可以,好,我还是第一次品尝这种刚出炉的凤梨酥,我们来挑一个尝一下,烫的,它的表皮非常酥,里面是凤梨馅,特别香甜。

村民告诉我,这间观光工厂之前是个铁件加工厂,破败不堪。2015年,他们特意邀请了台湾的一位凤梨种植方面的专家,来到这里,希望能打造出属于青礁村的伴手礼品牌。于是,这间凤梨酥观光工厂就应运而生。

青礁村济生缘合作理事长 陈俊雄:来这边会了解到凤梨是怎么生长的,怎么制作成凤梨酥,也让(游客)体验一下,现在成为了我们整个青礁村的一个特色,对吗?对,算是我们村庄唯有的一个特色,所以提到我看您也特别自豪,也没想到转型还能这么成功。

记者 肖鑫:真正走在青礁,我才发现这里原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延续千年的耕读传承,名留青史的缙绅望族,这里还是开拓台湾先驱开台王颜思齐的桑梓故里。

来青礁村,还有必打卡的一站,那就是开台文化公园,这是一座纪念青礁村祖先颜思齐的文化公园。公园中,还建设了一座两岸同根开台文化展示馆——思齐堂,展示着颜思齐招徕移民,大规模开垦台湾的事迹。如今,这里也是青礁村的一张亮眼名片,成为了市民游客休闲游览,团建研学,以及两岸同胞文化交流的目的地之一。

青礁村颜氏宗亲会会长 颜建春:乡村振兴把这些景点一个一个地打造出来,成为亮点,比方说像研学,像(户外)拓展等等,引进来了以后,村民就有一些生意可以做,让大家共同富裕起来,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村庄,虽然就在身边,但如果不是用脚步亲身丈量,我或许无法感受到这座千年古村的魅力,更不能如此沉浸式地看见青礁的蜕变,这个假期,您也不妨去乡厦,感受厦门乡村的好风光。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