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不订奶必须医院开证明?谁在挟学生以令家长
2024/09/16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分享:

近日,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发视频称,襄阳老河口市一中学初一年级老师要求学生订购牛奶,一学期330元,不订的学生需提供牛奶过敏医学证明。面对质疑,当地教育局回应称:不会强制订牛奶,采取自愿原则,会去和家长核实了解情况。

难怪有家长会有不满。照这么说,要想不订奶,光过敏还不行,还必须去医院测过敏原,抽血化验折腾一大圈,手持白纸黑字红印章的医学证明,才能自证“无福消受”学校的牛奶。翻译过来,老师的潜台词更像是,这个奶是非订不可。

这真的不是在“强迫家长”吗?而教育局“采取自愿原则”的回应,显然难以打消家长的质疑。

事实上,类似“被自愿”订奶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有家长反映襄阳襄州区一所中学要求七年级新生买校服、牛奶、保险,未强制,但无购买记录就不办入学。更早前,河南正阳县一小学,也曾被曝在学生饮用奶征订中出现“有条件积极订购,没条件创造条件订购”等通知内容。

引发舆论争议后,学校与教育部门都是如出一辙地称“自愿”,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到底有多少家长是“被自愿”?类似强硬的话术,甚至人为设置门槛,非说是“不强制”,如此要求自愿订奶,学校的吃相未免太难看。

名义上,家校关系应当是平等与尊重。可是,面对学校“挟学生以令家长”,有多少人自认“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看着学校群聊里的各种任务,又有多少人敢怒不敢言,有条件的要完成,没有条件的咬紧牙关也要完成?

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家长生怕不随大流,变成老师眼中的“刺头”,自家孩子就此被“穿小鞋”,遭遇区别对待。就几天前,一段视频引发热议。画面中,一小学老师组织喝牛奶的同学“干杯”,没订奶的小朋友只能委屈地趴在桌子上。正如网友所言,“牛奶干杯”碰碎了师风师德,也伤害了学生童真。

进一步看,“订奶”乱象频出,责任全在教师一方吗?又是什么,让教师这一教书育人的形象,开始变身成了推销员?在学生面前,老师的权威自不待言,如果这样的权威屡屡成为向家长施压的底气,这样的教育乃至家校关系都难言正常。

对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加强营养合理膳食,每天一杯奶,健康多一点,本是好事一件。但牛奶怎么喝、在哪儿喝、什么时候喝,都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早在2002年,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学生饮用奶计划”管理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学校,应坚持学生饮奶自愿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愿饮奶,任何单位都不得下达指令性指标。

二十多年过去了,为何仍有地方以“自愿”之名,行强迫之实?这背后是否存在利益链,也值得深挖细查。确保学生食品安全,打击可能潜藏的利益输送,方能守护校园的纯净不被污染。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一方净土,应当杜绝利益的染指。家校关系应当“既亲又清”,面对不合理的规定,家长将不当行为曝光于阳光之下,推动问题的改进,也是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听取各方意见,更加细致地考虑每个学生、每所学校实际情况,适时改进和调整相关教育政策,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