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海之歌:从“追”到“等” 海漂垃圾治理的“厦门模式”
2024/09/05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

听海,大家都想听鼓浪的欢快,而不是大海的呜咽,这样的“海之歌”尤其需要国际的参与,共和这曲蓝色的“国际交响”。当了解海洋、经略海洋、探索海洋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共识和行动,厦门不仅向世界贡献了海洋治理的厦门模式,还积极搭建了厦门国际海洋周这样的国际化平台,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分享传递“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厦门湾覆盖着一套精细化的海漂垃圾预测系统,通过天气预报模型、海洋数值预报模型和实时视频监控,它可以计算出九龙江入海垃圾未来12个小时的漂移路径和岸滩垃圾的分布情况,提前发送给海上保洁工作人员。

厦门海上环卫站生产技术管理员 张帅斌:有了我们这个海漂垃圾的预报轨迹之后,船可以调动在那个垃圾风险点,等着垃圾过来,垃圾就会在流入厦门海域之前,我们就把它拿掉。

换作几年前,张帅斌和同事们可没法像现在这样从容地“等”着垃圾上门,而是开着快艇,在海面上“追”着垃圾跑。2016年,厦门与美国旧金山市建立了“伙伴城市”关系,共同探索海洋垃圾监测、评估与防治示范机制,1年后,厦门湾海漂垃圾预测系统应运而生。尤其是在暴雨、台风这样的恶劣天气下,对海漂垃圾的精准定位不仅大大提高了一线的作业效率,也降低了人员的作业风险。这个模式为全世界解决海漂垃圾治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难题提供了厦门经验,也成为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又一项新举措。

如何平衡城市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这是一道世界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厦门就推出了一系列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的措施,逐步建立了“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厦门成为了东亚海域海洋污染预防与管理的示范区,来学习厦门模式的世界海洋组织和学者络绎不绝。

厦门大学教授 洪华生:在东亚区域进行整个学习跟推广,包括很多东盟国家,厦门这个模式就更加知名了在2004年正好有一个国际会议在厦门开,当时就了解到我们厦门经验,再加上看到厦门这么美好的一个生态环境,就提出来说,瑞典有斯德哥尔摩水周,你们应该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搞厦门海洋周,就是一个淡水,一个海水。

厦门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第二年,“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正式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名海洋城市市长和代表签署了《厦门宣言》,共同探讨世界海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07年“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正式提升为“厦门国际海洋周”,不仅持续推动了国际海洋的合作与交流,也成为厦门又一张烫金名片。

厦门大学教授 洪华生:海洋周就是厦门国际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而且通过厦门,也了解到我们国家在海洋方面的一些战略,我们要了解海洋,要经略海洋,要探索海洋。

“海洋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厦门打造了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厦门市海洋国际合作中心、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多个海洋涉外机构。开放交流,合作共赢,14年来,厦门国际海洋周不仅激荡出无数个影响海洋命运的理念和决策,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方秦华:尤其在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讲,在新的这种形势下,他对这种新的治理格局有一种需要,厦门通过举办国际海洋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更好地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宣传我们的中国经验。

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共同增进海洋福祉,风起海洋周,更吹动了海洋意识的种子,让它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传递共商共建共享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公众广泛参与的海洋文化嘉年华,在新时代下,厦门国际海洋周将邀请更多的蓝色伙伴共奏这曲“蓝色交响”。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