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的记者前往了同安区、集美区、海沧区,通过一个个正在开展的治水新项目,展现了各区这些年在河流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今天,我们再一起去翔安区看一下,翔安区的河流一直存在一个痛点,就是水源不足,这也成为了他们治水的一个难点。不过近期,这里的河流治理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时隔20年 汀溪总干渠恢复通水
这里是翔安区汀溪干渠和古宅溪的交汇处,眼前这源源不断往外涌出的水流,就是莲花水库的原水。今年2月,荒废了近20年的汀溪总干渠正式恢复通水,让这些原水可以通过古宅溪的补水点流入翔安段东溪流域。
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 周小东:我们现在人是在这个位置,这一条是汀溪总干渠,这一条是古宅溪,我们补水翔安段的汀溪总干渠总共有18公里,从这里一直走,经过新圩、民安、马巷,还有内厝,我们目前的路线是这样子,总共有18公里。
汀溪总干渠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全长40公里,是当时最主要的人工灌溉引水渠 。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汀溪水库改为饮用水源后,干渠供水逐步减少,到2005年干渠全面停止供水,对翔安区农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制约。
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 周小东:这条断了以后,特别是我们翔安自己的农业发展比较快,用水需求也是逐渐上升,所以除了降雨外,我们主要的靠的是地下水,深水井因为大量地开采,我们深水井水位逐年的下降,最高的地方是下降到了110几米。
生态补水 让翔安河流焕发新生
随着这些年,同安区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竹坝水库以及集美坂头水库的联通工程逐渐完工,让水资源调度也更加灵活。于是去年,翔安区提出”跨区补水”的方案,让汀溪总干渠逐步恢复通水。
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 周小东:我们也对这个干渠的沿线提前进行清淤疏浚,对我们的水闸 分洪闸,还有这个倒虹吸堤岸进行修复,也经过了多轮的一个施工,目前这个这个干渠最高的补水量一天可以达到20万吨。
就这样,通过汀溪总干渠,同安区富余的水资源被输送到了翔安区,还可以根据需求动态调节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满足了沿线3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通过生态补水,还解决了翔安区3大流域的8条主要支流的缺水窘境。比如眼前这条古宅溪,别看现在是一副水流潺潺,水清岸绿的美景.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干涸,没有水流,治水工作更无从谈起。
翔安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 周小东:在补水之前,我们河道像往年的枯水季节,这河道是干的完全没水,没水的时候,我们村民就会从在河床下面开采,就是挖水坑,挖坑蓄水,水体当时植被基本上无从谈起了,因为都干了,像周边的绿化其实都,已经干枯的厉害。
汀溪总干渠恢复通水后,这条溪流的水资源也逐渐丰沛起来。之后围绕水环境治理,沿线又种植了水生植物,打造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沿线景观步道,一个个生态美景让翔安区的河流换发了新的生机。记者了解到,今年,汀溪总干渠还将新增4个补水点,进一步扩大补水成效,助力水环境治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