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河长制河长治:提升水质 黑臭水体“变身”亲水系统
2024/09/03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
分享:

小微水体,指的是分布在城市乡村中的沟、渠、池塘等水体,有一定的生态涵养价值。但是,小微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多位于居住区附近,一旦受到污染,会对附近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小微水体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管理起来也有难度。翔安区就有279处小微水体,他们是怎么统筹治理的呢?

提升水质 黑臭水体“变身”亲水系统

翔安区民安街道何厝社区人口文化公园附近的这处池塘,靠近居民区,又有许多树木可以遮阴,每天都有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在这里嬉戏乘凉。初秋的微风拂来,水波阵阵,偶尔还有蝴蝶和蜻蜓从水面上飞过。很难想象,这里,在两年多前,还是一个让居民们避而远之的“臭池塘”。

何厝社区居民:很久没下雨,有臭水在里面,积压了就会臭。后来政府来改革,就搞得这么漂亮。(那之前有人在附近玩吗?) 没有没有,那么臭哪有人来。

厦门中科环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邓雄:这个池塘19年以前是黑臭水体、水体发黑、底泥上浮,主要是之前这个村庄截污没有完全,外来的污水有部分直接汇入到这个池塘。

由于靠近居民区,周边社区的生活污水直排进池塘,日积月累,水质情况就不断恶化。从2019年开始,何厝社区就请来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展截污纳管工程,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进入池塘,同时采取底泥清淤、生态浮岛、架设喷泉等多种措施,改善这处小微水体自净能力弱的“症状”。

厦门中科环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员 邓雄:投放微生物菌质,利用微生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水体自净的能力。目前经过我们处理后,现在水体基本上稳定在5类,那些微生物和鱼类已经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可以自行繁殖了。

开发巡河小程序 小微水体治理尽在“掌”握

像这样的小微水体,在翔安区,就有279处,水体治理后,接下来的维护管养也成了一个难题。以往,水体专管员、第三方调查机构和河长办的工作人员,针对水体治理的每一个流程都需要归类各种类型的数据,填写复杂冗长的表格,更新、维护和查找信息也十分麻烦。从今年7月1日开始,翔安区河长办上线了一套“巡河”小程序,专管员实时上传翔安区主要流域水系和重点湖库的动态数据,通过后台系统将数据归类存储,河长办的工作人员在手机上就能实现对小微水体的实时动态监测、水域预警管理。不仅仅是河长办的工作人员,普通市民通过扫码,也可以查看水体的具体位置信息、实时图片、以及实时的水体治理情况,对环境保护宣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 李伟:翔安区河湖治理点比较分散,信息共享比较慢、时效不够。通过开发小程序,把点的实时视频、图片、河湖点的地理位置、经度纬度、水体的污染程度及时上传到信息中心,在服务器后端,再开发一套数据挖掘的决策系统,来辅助河长办的管理员,进行智能决策和及时治理。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