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新闻观察: 取消旅游景区预约制要注意精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2024/06/23 来源: 厦视直播室
分享:

随着暑假的临近,暑期旅游逐渐升温,按照往年的经验,几乎每年的暑期,全国旅游景点都进入“爆满”模式,各地热门景区“一票难求”“难预约”成为许多游客的吐槽重点,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宣布,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要求,消息发布后迅速登上热搜,受到网友关注。景区取消预约,能有效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吗,今天的新闻头条一起来关注探讨。

除故宫国博等外 北京景区全面取消预约

据北京市文旅局网站消息,暑期旅游旺季将至,为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除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北京市文旅局还提醒“各旅游景区要提供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加大旅游景区基本服务扩容”。

苏州多个景区和文化场馆取消实名预约

其实北京此次做法并非个例,国内之前就有不少地方推出景区取消预约的做法,今年6月7日,苏州市文广旅局发布公告,除拙政园、虎丘等八个重点景区和苏州博物馆本馆外,全市其他A级景区、文化场馆、宗教活动场所都取消实名预约。

游客 苏女士 :今天到沧浪亭这里直接购票,特别方便。

游客 胡夏:直接可以进来,我觉得这样的举措还是非常好的。

苏州市留园管理处安全管理科工作人员 周圣健 :客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我们会有一个引导牌,主要是通过工作人员 和安保人员现场指挥,如果游客明显上升,售票窗口我们会开出两个,然后边上我们的自助机,包括网上购票,我们都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指导。

此外,苏州市文广旅局的公告还明确,未列入清单目录的景区景点线下人工售票、线上或现场扫码购票等环节不再要求游客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上海持续优化文旅场所开放服务 3000余家已免预约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发布消息,除少数热门场所外,上海市其他A级旅游景区及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3000余家文旅场所均取消实名预约。作为上海4A级旅游景区,上海辰山植物园2019年就开通了线上小程序,去年2月起不再需要提前实名预约,游客随时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购买当天或后续日期的门票,也可现场购票。

上海市民:我们临时买票的,手机上、微信上公众号一买就好了。

全国多地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

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但一些景区不顾及现实情况一刀切,反而给游客带来了并不友好的体验,也让实名预约多被诟病。那么旅游景区实名预约是否应该全面取消呢?我们接着来看。

取消景区实名预约 游客看法不一

在媒体针对“是否支持景区取消实名预约”的采访中,游客们的看法并不相同,有人认为实名预约流程繁琐,造成了资源挤兑,甚至存在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嫌疑,让游客体验感下降。但也有人认为,景区景点实名预约流程比较有序,可以控制流量,人多就可以选择避开,如果能线上预约和线下购票相结合,对游客来说会更方便。也有游客表达了对实名预约取消后可能会出现“黄牛”的担忧。

文旅部曾发通知要求旅游景区优化预约措施 不搞一刀切

那么景区预约制度由何而来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叶凌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景区预约,来自《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是一种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景区接待旅游者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的方法,2019年底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景区都将预约制度升级为实名制,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迅速确认风险人群,实现精准防控。从这一点看,随着疫情防控的降级,旅游景区实名预约的前提其实已不存在。

早在去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发布了通知,要求“推动旅游景区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

专家:方便游客游览才是出发点 不要为了预约而预约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不管是预约还是不预约都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管制宜,而不是简单回答说,预约好还是预约不好。总体上来讲,当前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和文博场馆,并没有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景区景点、度假区、文博场馆是不需要预约的,但对于头部热点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又是需要预约的。这要在详细评估的基础上,不要一刀切。即使预约也要精细化,把最大的方便让给老百姓,建议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做不同的预约。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是不是除了提供身份证,还可不可以用手机,通过手机号码给我一个二维码,到时候扫码进去就可以了,还有就是一定要给团队游客提供相应的通道,总之按照效率和人性化来优化场馆入园手续。

叶凌波则建议,景区应实施差异化管理,游客量较小的景区取消实名预约,而热门景区或文化遗产地,保留或优化预约制度;实施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实时客流数据和季节性波动,动态调整预约名额,提高预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新闻观察: 取消旅游景区预约制要注意精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今天来到演播厅的观察员是巨东红教授,巨老师您好,刚刚的新闻我们看到国内有不少地方开始取消旅游景区的预约制度,您觉得这项措施能提升我们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吗?

其实正如您说到的一个高词频的关键词——旅游体验感。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预约制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五条,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北京市全面取消预约,也是为了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基本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旅游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幸福产业,游客体验感和安全感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取消旅游预约是大势所趋,也是民之所向。但取消预约要注意精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保留必要的预约,取消形式主义的预约。在精准化方面,根据景区类型和热度,确定是否预约。重点热点景区、博物院等承载量有限,游客过多有安全隐患,可以保留线上预约,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售票,方便受“数字鸿沟”困扰的老年人旅游。针对海外游客的预约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1-3个月开放预约,满足游客多元化预约需求;在智能化方面,可以运用完善旅游大数据系统,实时显示景点旅游人数和承载量比例,方便游客做出理性选择;在人性化方面,文旅部门要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预约与持续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结合,如拓展预约渠道,预约内容要科学设置,应该本着必要性和最小化的原则来收集个人信息,并保护游客信息不外泄,界面更友好,使用更方便。还要提高导游素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此外,游客也要提高旅游素养,守秩序,不拥挤抢先,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主动为老弱妇孺提供方便;理性选择旅游地点和方式,需预约的景点及时预约,不需预约的景点要提前了解游客承载量,错峰旅游。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