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干,类似广东的肠粉,是滇西南一带的传统小吃。在台湾桃园龙冈也有着60多家米干店,每一家米干店都有自己的故事。这碗米干随着老兵从云南去往缅甸,再跨越海峡,在台湾落地生根。一碗米干,既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依靠,也是他们思乡之情的延续。
洁白如雪的米干,香气扑鼻,是云南普洱、临沧一带的传统小吃。台湾桃园龙冈的这家阿秀米干店,凭着地道的云南味道,吸引着许多食客纷至沓来,寻觅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顾客:我是云南人,怀念的时候,就是过来吃一下,我们都喜欢吃辣酸,已经(吃了)20年吧。
顾客:吃习惯了,算是在地的,自己的家乡味。
米干店的老板张学初是迁台二代、眷村子弟,他和妻子陈兰秀祖籍都在云南。当初开店是为了养家糊口,两人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磨米,手工炊蒸,一晃就是三十年。
阿秀米干店老板娘 陈兰秀:工厂也待不住,我们就自己出来,把自己会做的东西,比如米干。自己就在家里面做,自己拿出来卖,开始卖的时候,生意都不好。
米干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好味道,后来也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的依靠。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味,店里卖的米干也在逐步改良,客人越来越多,米干店也从铁皮棚里的小摊,变成如今的人气老店。
阿秀米干店老板娘 陈兰秀:这以前我们刚开始卖的时候,我们没有加肉没有加蛋,没有加什么,就只有卖米干,但慢慢的话,有些人就会。他自己会带蛋来叫帮忙煮,那我们就说干脆我们也加蛋加肉加豆干。
阿秀米干店老板 张学初:刚开始的时候吸引老乡,亲朋好友来捧场,经过推广之后,慢慢地大家也都接受了这个米干。
在桃园龙岗一带,像他们家一样专门卖米干的小店有六十多家。为什么会在这里扎堆落户,其实有段渊源。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滇缅边境仍留有一支国民党军残部,直至1953年,部分军人及眷属才从金三角地区撤退去往台湾,之后他们便被集中安置在桃园所谓的“忠贞新村”里。因为这些老兵多为云南籍,又在缅甸待过,所以这个眷村慢慢地就成了金三角多元饮食文化融合之地,云南小吃飘香之所。
桃园市云南同乡会顾问 王根深:我们这个地方也叫“云南村”,这里有我们记忆中的文化,还有我们的饮食,米干从大陆西南一再地漂流,到每个地方,都融入当地的一些元素,到台湾以后再把台湾的一些食材,台湾这边的一些居民喜欢的味道,融合到里面去,所以我把这碗米干叫做“流浪的味道”,也叫做族群融合的味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台当局开始推动老旧眷村改建计划,2005年,“忠贞新村”被拆除,不过标志性的云南文化却被保留了下来,演变成当地特色节日——龙冈米干节。
每年的四五月间,桃园龙岗当地的居民都会穿戴上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既是欢聚,也是一种纪念。
桃园“忠贞新村”文化园区文化总监 李福英: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很多支系,景颇族整个服装的意象比较鲜明,最大的节庆就是目瑙纵歌,目瑙纵歌就是甩这个银穗,。代表一种骁勇善战。
桃园市云南同乡会顾问 王根深:我觉得是一种使命,也是跟我们云南家乡的一种连接,生命的连接,脐带的连接,我们中国人不管到了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必须要跟你的家乡有个连接,永远不要忘记你是源自哪里,你来自哪里。
从云南到缅甸,再从缅甸到台湾,这碗米干一路“流浪”,一路颠沛,它既是果腹的温暖,也给了想家的心一个出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