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厦门APP

  • 厦门广电公众号

  • 厦门广电抖音

  • 厦门广电微博

  • 厦门广电央视频

迁台记忆(四):鹿港蚶江对渡
2023/12/24 来源: 两岸新新闻
分享:

说到两岸直航,你想到的可能会是2008年两岸开启的“大三通”,事实上,早在两百多年前,闽台之间就有已经有了两岸直航,叫“闽台对渡”。台湾彰化的鹿港就是一个因为闽台对渡而兴起的城镇,它也见证了大陆民众的迁台足迹,留下了闽人在这里开埠的时代印记。系列报道《迁台记忆》,今天带您到彰化鹿港去看看。

一曲《鹿港小镇》让彰化鹿港成为不少大陆歌迷向往的地方,小镇因歌曲扬名,然而实际上,鹿港是台湾最早的开埠港之一,早年就风光无限。

1784年,清政府开放台湾彰化鹿港与泉州晋江?的蚶江口对渡,由此开启了鹿港的黄金时代。两地对渡开放后,海峡两岸航行时间仅需一昼夜,一时间,千帆竞发,梯航万国,满载大米、蔗糖、木材、水果、海产品的商船,从鹿港起锚,驶向蚶江;而满载药材、瓷器、烟茶、布匹的货船,也从蚶江启航,一昼夜直达鹿港。鹿港由此而兴,仅“台运”粮食一项,每年从这里转运的就有2万余石。

彰化县泉郊行后人 陈仕贤:你可以想象200年前,船只从泉州来到我们鹿港,它就在这排房子的后方,后方就是河道,所以很特别,前为街后为河,前为街后为河这样子的建筑形式,在我们台湾鹿港这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乾隆道光年间,鹿港发展成台湾对大陆贸易最大的港口,形容当年台湾岛三大港市盛况的谚语“一府二鹿三艋岬”中的鹿,指的就是鹿港。

彰化县泉郊行后人 陈仕贤:我们当时的闽台对渡,大部分都是泉州、漳州一带的居民,他们来到台湾开垦,他们从中部上岸,就一定要来到鹿港。

大量福建移民的涌入,也带动了鹿港的开发。开台天后宫、开台薛王爷、开台祖庙……这些鹿港开埠留下的印记,依然在述说着小镇往昔的繁盛。

走进鹿港中山路,清朝各商号的遗址仍保存完好,泉郊会馆的旧址也藏身其中。在当年的全盛时期,鹿港诞生过富甲一方的八大商业组织,合称“鹿港八郊” 。郊,也称“行郊”或“郊行”,一般由数家经营同一贸易业务或同一贸易区域的商行组成的商业团体,例如泉郊会馆,指的就是专门从事与泉州贸易的郊行。作为鹿港泉郊行的后人,陈仕贤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彰化县泉郊行后人 陈仕贤:鹿港的八郊,有所谓的外郊跟内郊,这个外郊有三个,第一个就是跟泉州人做生意,组织的商业公会叫泉郊,跟厦门叫做厦郊,跟广东南洋一带叫做南郊,另外一个就是做生意的形态,比如做布的叫布郊,做油的叫油郊、糖郊,染布的叫染郊,还有早期的杂货店叫敢仔店,所以叫敢郊。

在台湾开发史上,郊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维系着闽台间的经贸往来。鼎盛时期,泉州蚶江当地有各类郊行100多个;而在鹿港八郊中,泉郊成员也是最多的,有200余家。

两岸经贸频繁往来,唇齿相依,石狮市留存下来的“对渡碑”里,形容蚶江与鹿港的关系是“直户庭耳”,即门庭相依。当时,众多泉州人移居鹿港,当地人口增至近20万,成为台湾岛上第二大市镇,繁华胜似小泉州,而原乡的印记烙在鹿港的大街小巷。

彰化县泉郊行后人 陈仕贤:闽台对渡的过程,也把建筑的形式带来我们鹿港,所以鹿港就有一个小泉州这样的美名,甚至鹿港有个地名就叫泉州街,所以鹿港有很多地名就源自于原乡的,比如说郑成功长大的地方叫安平,鹿港就有个地名叫安平。

可惜随着溪水冲积,河港淤塞,加上日据时代日本殖民者切断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后来新建的纵贯线铁路亦不经过鹿港,这座鼎沸的城市便逐渐归于沉寂。

蚶江鹿港对渡虽然走入历史,但保存下来的对渡习俗,却见证着当时频繁的往来关系。2007年,鹿港人、台湾民俗研究者蔡崇熙回到家乡泉州石狮市,与当地政府、文史学者共同发起了海上泼水节,蚶江古渡再度焕发活力。

台湾专栏作家 民俗专家 蔡崇熙:那个时候接到石狮的朋友打电话过去,说他也要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当时就觉得所谓的因缘巧合,那种乡缘的纽带就是这样连在一起。

福建省石狮市《石狮文化丛书》执行主编 吴泽荣:我到鹿港去看到的那些小街小巷,那些石头房子,那些石板凳,跟我们蔡先生从鹿港来到蚶江,看到的石台子,看到的红砖古厝、石板凳,是一模一样的。

2011年,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台湾专栏作家 民俗专家 蔡崇熙:鹿港跟蚶江的一个对渡,开始就是所谓交通的对渡,接下去是经贸的对渡,提升到人文的对渡,最后是双方精神的一个对渡。所以,对渡就是归宿。

相关推荐

看厦门 APP下载